夜市收摊后的石板路还带着烤炉的余温,封瑶蹲在地上撕旧二维码贴纸,陈鸿燊的机车灯在身后投下摇晃的影子。新印的贴纸右下角多了行烫金小字:“瑶记小食铺——封氏集团指定烟火供应商”,是三天前董事会投票通过的决议,而她坚持要把“供应商”三个字改成“摊主”。
“小心手。”陈鸿燊递来瓶风油精,指尖擦过她手腕被胶痕磨红的皮肤,“明天还要去商学院给那帮公子哥讲‘地摊经济学’?”他的语气带着三中后巷的痞气,却在说到“商学院”时,指腹无意识地着小熊项链——那里藏着封氏集团新章程的第一页:“所有继承人必须从夜市摊位毕业”。
封瑶笑着点头,新贴纸在路灯下泛着微光,小熊图案旁边多了串极小的数字:19980415——既是火灾发生日,也是两人羁绊开始的日子。系统空间早己消失,但她总会在烤炉升温时听见机械音残留的电流声,像在提醒这段从二维码开始的冒险,从来不是偶然。
“给你看个东西。”陈鸿燊突然从帆布袋摸出个铁皮盒,里面躺着十五岁那年她送他的小熊吊坠,坠子背面不知何时多了行刻痕:“FY的烤炉,是CHS的星光”。他把吊坠塞进她掌心,金属还带着他修车时沾染的机油味,“老子去工商局把‘瑶记小食铺’注册成了连锁品牌,分店开在封氏大厦顶楼——电梯按钮要按‘孜然层’才到。”
夜市的风掀起帆布围裙,封瑶望着自己和陈鸿燊交叠的影子被路灯拉长,像极了三中后巷墙上那幅涂鸦。远处传来城管的哨声,这次不是驱赶,而是来买烤肠的王哥在喊:“收摊前给我留两根,加双倍沙茶酱!”
二维码贴纸终于撕干净,封瑶摸着地面上烤炉长期摆放留下的焦痕,突然想起系统消失前闪过的最后画面:在某个平行时空,穿婚纱的女孩和穿校服的男孩蹲在巷口分食烤肠,而他们脚边的二维码,正悄悄生长出带孜然味的星光。
“走了。”陈鸿燊跨上机车,后座绑着的新烤炉还缠着她的香奈儿丝巾,“明天还要去老宅给老园丁送煎饼果子,他说要教你认封家祖坟上的小熊浮雕。”他发动引擎,薄荷烟味混着夜市的烟火气涌进鼻腔,“对了,财务部那帮老家伙说你的‘盲盒冰粉’营销方案让集团股价涨了3个点——他们现在看见你围裙上的油渍,比看见我的拳头还怕。”
封瑶笑着跨上后座,帆布包撞在机车侧箱,里面装着最新的“人间烟火”菜单:烤肠配香槟、煎饼果子夹鹅肝,还有印着小熊图案的限定款包装袋。二维码在车尾灯光下泛着微光,她突然发现,那个曾经代表系统任务的冰冷符号,不知何时变成了两人掌心交叠的纹路——是烤炉的温度,是孜然的香气,是在彼此伤痕上开出的、最温暖的地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