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常委会上的枪声

铁肩 萱盈奕 3816 字 2025-05-14 17:04

第九章 常委会上的枪声

深秋的县委常委会会议室透着寒意,林砚秋盯着面前的汇报材料,指节捏得发白。石河镇红色旅游项目审批表上,“暂缓”两个大字刺得他眼睛生疼,旁边附着县招商局的批注:“与青河旅游开发项目存在冲突”。

“林镇长,”县委书记敲了敲桌子,“青河集团愿意投资三个亿开发文旅综合体,你那个红军洞项目才几百万预算,总要顾全大局嘛。”

“顾全大局?”林砚秋站起身,“省文物局明确批示红军洞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河集团的项目红线距离洞口只有三百米,这是要挖断历史的根!”

会议室里响起低低的议论声。坐在角落的县政法委书记刘成冷笑:“年轻人就是冲动,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要平衡……”

“平衡?”林砚秋打断他,“当年红军在洞里用草药治伤,用刺刀跟敌人拼杀,现在有人要用挖掘机把洞挖穿,这怎么平衡?”他掏出手机,播放省党史研究院专家的录音,“这里每一块弹壳都能改写党史,刘书记要不要听听专家怎么说?”

刘成的脸涨成猪肝色,正要开口,会议室门突然被推开,秘书匆匆递来份文件。县委书记扫了一眼,脸色骤变:“省纪委……来人了?”

林砚秋心里一震,想起三天前托老班长转给省纪委的快递。那里面不仅有青河集团的行贿记录,还有采石场爆炸案的最新证据——弹道分析显示,当晚的子弹与县公安局某退休民警的配枪吻合。

常委会中途休会,林砚秋在走廊遇见刘成。政法委书记阴着脸凑近:“你以为搬来省纪委就能赢?别忘了,你的家人……”

“我的家人?”林砚秋转身首视他,“刘书记是想说我妻子收到的骨灰恐吓信?还是想提我家被撬的门锁?”他从口袋里摸出个U盘,“巧了,我这里有段监控,显示你侄子前天半夜进了我家小区。需要我交给省纪委的同志看看吗?”

刘成的瞳孔猛地收缩,后退半步:“你……”

“我什么?”林砚秋逼近他,“刘书记应该清楚,军人最不怕的就是威胁。当年在边境,我连死神都瞪过眼,还会怕你们这些阴招?”

省纪委调查组进驻的消息很快传开。林砚秋回到石河镇时,看见镇政府门口聚满了村民,赵桂花捧着新蒸的玉米饼,李怀林举着写有“拥护纪委调查”的横幅。

“林镇长,”老人往他兜里塞了把炒花生,“听说省里来人了,可别让那些龟孙跑了!”

“跑不了。”林砚秋剥开花生,咬得咯嘣响,“他们欠下的债,得连本带利还。”

深夜,他在办公室整理材料,小陈抱着一摞文件踉跄进门:“刚从县档案局调的,青河集团的采矿许可证……是伪造的!”

灯光下,那份盖着鲜红公章的文件显得格外刺眼。林砚秋摸出军用匕首,刀刃轻轻划过纸页:“伪造公文、非法采矿、行贿受贿,这下够他们喝一壶了。”

窗外突然传来汽车轰鸣,他掀起窗帘,看见几辆无牌轿车冲进镇政府大院。小陈脸色发白:“是青河集团的人!”

林砚秋推开窗户,冷空气灌进衣领。他摸出手机打开录像,同时按住桌下的报警器——那是李怀林用退伍津贴买的,说是“防狼神器”。

“林砚秋!”带头的壮汉踢开办公室门,“别给脸不要脸,惹急了老子……”

“老子怎么样?”林砚秋站起身,顺手将匕首插在桌上,刀柄震颤发出蜂鸣,“想试试我这把刀快不快?”

壮汉们愣住,盯着他胸前的党徽和桌上的匕首,脚步不自觉后退。远处,警笛声由远及近,李怀林带着民兵冲进来,手里举着当年的红缨枪:“狗日的!敢动我们镇长?”

省纪委调查组抵达时,正看见林砚秋倚在门口抽烟,几个壮汉蹲在地上抱头,李怀林的红缨枪尖抵着其中一人的后背。

“林镇长这是……”调查组组长笑了。

“防狼演练。”林砚秋掐灭烟头,“正好请同志们看看,这些人有多怕‘光’。”

凌晨三点,镇政府的灯依然亮着。林砚秋看着电脑屏幕上滚动的证据链,忽然想起苏明薇今晚发来的消息:“黑子把公安局送的防爆盾当成了枕头,睡得可香。”

他笑了笑,回复:“告诉黑子,等忙完这阵,带它去红军洞巡逻,那里的老鼠都怕穿军装的。”

窗外,启明星在天边闪烁。林砚秋摸出笔记本,在“待办事项”里写下:1. 给民兵队申请制式装备;2. 给李怀林报个“最美退役军人”;3. 抽空陪妻子看场电影(她己经念叨三个月了)。

远处,传来公鸡的打鸣声。他站起身,活动了下僵硬的肩膀,看见墙上的“为人民服务”标语在晨光中渐渐清晰。曾经缺了一笔的“人”字,不知何时被人用红漆补全,现在看起来,像一柄首指苍穹的利剑,闪着正义的光。

这一仗,他知道自己赢了,但他也清楚,更大的战场还在前方。不过没关系,只要有这些敢亮红缨枪的老百姓,有这些愿意跟着他冲锋的老兵,他林砚秋,就永远不会退后半步。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力量,从来不在会议室的谈判桌上,而在老百姓眼里的光里,在历史长河的涛声里,在每一个为正义挺身而出的瞬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