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招商“逆向思维”
青源县招商会的会场外,林砚秋看着电子屏上滚动的“重点招商项目”,眉头越皱越紧:年产百万吨水泥厂、化工产业园、稀土开采项目……这些高污染项目被标红置顶,与他手中的“绿色招商手册”形成鲜明对比。
“林县长,”招商局王局长递来话筒,“该您上台推介了,记得重点提青河集团的文旅项目……”
“我有自己的推介内容。”林砚秋推开他,大步走上讲台,将“绿色招商手册”分发下去,“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不一样的青源县——没有高污染企业,只有绿水青山;没有血腥资本,只有红色基因。”
台下一片哗然。某化工企业代表起身离场:“净搞虚的,不跟你浪费时间。”
林砚秋盯着他的背影:“你走你的污染路,我守我的生态关。”他转向剩下的客商,打开PPT,展示石河镇的光伏小镇、红色农耕基地、红军洞研学路线,“这是我们的‘招商三宝’:清洁的能源、健康的食品、厚重的历史。”
一位文创企业老板举手:“林县长,我们想开发红色IP,请问有什么支持政策?”
“三个优先:”林砚秋竖起手指,“优先使用红军洞等红色资源进行创作,优先对接村民合作社采购原材料,优先推荐参加全国文创展会。”
招商会结束时,多数客商离去,但有三家企业留了下来:一家光伏设备公司、一家有机食品加工厂、一家红色文旅策划机构。林砚秋与他们围坐在会场台阶上,用矿泉水瓶当茶杯,聊起青源县的未来。
“说实话,我很久没见过这样的招商会了。”光伏企业代表感慨,“别的地方都在拼政策、拼地价,您却在拼底线。”
“因为底线才是最硬的竞争力。”林砚秋指了指远处的群山,“这里的每棵树、每滴水,都是不可复制的资源。我们要找的,是能和我们一起守护这些资源的伙伴,不是来破坏的。”
回到县城,林砚秋立刻召开“逆向招商”专题会,在墙上挂起“绿色企业清单”和“污染企业黑名单”。当王局长提出“再给青河集团一次机会”时,他拍着黑名单:“除非他们把文旅项目改成生态项目,否则永远别想进青源县!”
为了扶持本土创业者,林砚秋在石河镇设立“退伍军人创业园”,亲自为李怀林的“老兵家政”揭牌。揭牌仪式上,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接过第一份订单——为县医院清洗医护用品。
“俺们老兵别的不会,就会把事情干得板板正正!”李怀林的承诺赢得满堂彩。
某家政公司老板找到林砚秋,想通过招标垄断县医院业务:“林县长,只要您点个头,利润咱们……”
“我只点老百姓的头。”林砚秋指着“老兵家政”的培训基地,“你看看那些退伍军人,他们在部队保家卫国,现在退伍了,连洗床单的机会都要被资本抢走?”
对方灰溜溜地走了。林砚秋摸出手机,给苏明薇发消息:“今天帮老兵们拿下第一单,比谈成亿元项目还高兴。”妻子回复:“儿子说,等他长大了,也要当‘家政超人’,帮爸爸一起守护青源县。”
深夜,他在办公室起草《青源县绿色招商条例》,明确禁止引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设立“生态贡献奖”奖励环保企业。窗外,石河镇的光伏小镇灯火通明,像一片蓝色的海洋,与县城的霓虹形成鲜明对比。
手机震动,小陈发来消息:“林县长,又有两家绿色企业报名入驻创业园了!”
林砚秋笑了,在条例草案最后写下:“招商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我们的答案,必须对得起这片土地,对得起曾经在这里流血的先烈。”
他摸出红军徽章,放在条例草案上——五星的棱角在台灯下闪烁,像一座灯塔,照亮着青源县招商引资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