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产业破局

铁肩 萱盈奕 3098 字 2025-05-14 17:04

第二十五章 产业破局

青源县的冬天来得格外凛冽,林砚秋站在县工业园区的高台上,俯瞰着尘土飞扬的采矿区。重型卡车轰鸣着驶过,掀起的烟尘遮天蔽日,与远处石河镇的绿水青山形成刺眼对比。他翻开手中的GDP构成表,采矿和化工产业的占比像道触目惊心的伤疤——68%,而红色旅游仅占3.2%。

“林县长,”工业园主任搓着手解释,“这些矿企都是县里的老底子,养活了上万工人……”

“但也让青源县的肺癌发病率比全省平均高17%。”林砚秋打断他,指向远处灰蒙蒙的群山,“再这么下去,我们留给子孙的只有污染和病痛。”

当天下午,县政府会议室里,矿老板们拍着桌子抗议:“断我们的矿,就是断全县的生路!”

“断的是绝路。”林砚秋将环保监测报告摔在桌上,PM2.5年均值超标2.3倍,“你们看看这个数据,青源县的天空己经变成了‘锅盖’!”他转向分管工业的副县长,“张县长,你去年体检出的肺结节,难道忘了?”

会场瞬间安静。林砚秋趁热打铁:“我不是要搞‘一刀切’,而是要给传统产业找条活路——退矿还林、退企还绿,把污染企业转型为绿色产业。”

“说得轻巧,怎么转?”某矿老板冷笑。

“我给你们三条路。”林砚秋展开PPT:

1. 光伏转型:在废弃矿场安装太阳能板,政府补贴30%建设费用;

2. 文旅转型:将旧矿洞改造成工业遗址公园,纳入红色旅游环线;

3. 农业转型:培训矿工成为生态护林员、民宿管家,石河镇优先录用。

“当然,”他顿了顿,“如果有人执意要走老路,那就别怪环保部门不客气。”

当晚,林砚秋接到匿名电话:“林县长,别挡人财路,否则……”

“否则怎样?”他打断对方,“我在边境扫雷时,踩过的地雷比你们的威胁更响。”

次日凌晨,他带队开展“零点行动”,联合环保、安监部门查封17家违规矿企。在某矿老板的办公室,他搜出两本账册——一本明账应付检查,一本暗账记录着偷税漏税和行贿金额。

“这就是你们的‘财路’?”林砚秋将账册交给纪委同志,“好好审审,看看还有多少见不得光的东西。”

消息传开,全县震动。林砚秋趁热在抖音发起“县长带你看转型”首播,镜头对准废弃矿场的光伏板安装现场:“这些蓝色的‘镜子’,能把阳光变成清洁电力,也能把‘黑矿山’变成‘金山银山’。”

首播间里,网友刷屏:“支持林县长!”“原来挖矿的地方也能这么美!”

中午在矿工食堂吃饭时,一位老矿工闷头扒拉着饭:“俺干了二十年挖矿,现在让俺去种树,能行吗?”

“怎么不行?”林砚秋坐在他对面,“当年你能在井下挖煤,现在就能在山上种树。石河镇的李怀林老班长,以前是炮兵,现在是民宿老板,干得比谁都好。”

老矿工抬头:“真的?”

“当然真的。”林砚秋掏出手机,播放李怀林在民宿教游客叠军被的视频,“你看,老兵能转型,你们也能。政府给培训、给补贴,怕什么?”

傍晚,林砚秋站在石河镇的光伏小镇前,看着成片的太阳能板在夕阳下闪着银光。小陈抱着一摞文件跑过来:“林县长,己经有300名矿工报名参加民宿管家培训了!”

“好样的。”他点点头,摸出笔记本写下:“1. 明天去光伏企业谈用工合同;2. 给矿工培训增设‘红色文化’课程;3. 周末带儿子来看看光伏板,让他知道爸爸不是在‘搞破坏’。”

手机震动,苏明薇发来儿子的作文《我的县长爸爸》:“爸爸说,青源县的天空会变蓝,河水会变清。我想,那时候的星星,一定比幼儿园的灯还亮。”

林砚秋笑了,望向远方。暮色中,石河镇的红军洞隐约可见,洞口的五星红旗正在风中飘扬。他知道,产业转型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路途遥远。

因为真正的发展,不是竭泽而渔,而是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让老百姓既能端稳饭碗,又能呼吸到干净的空气。这,才是他想要的“政绩”。

(第二十五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