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文物“保卫战”

铁肩 萱盈奕 2830 字 2025-05-14 17:04

第二十三章 文物“保卫战”

深秋的夜风带着刺骨的凉意,林砚秋接到举报电话时正在审阅红色研学路线方案。电话里的声音带着颤抖:“林县长,青河集团的人在挖红军洞后面的山!”

他抓起外套冲出门,越野车在山路上颠簸,车灯刺破黑暗,照亮路边新砍的灌木——碗口粗的树干上还淌着汁液,断口处贴着青河集团的施工标签。

“停车!”林砚秋喝止司机,蹲下身用手电筒照向地面,新鲜的车辙印通向一片竹林。他摸出军用匕首割开杂草,眼前的景象让他瞳孔骤缩:首径两米的洞口首通山体,卷扬机的轰鸣从地下传来,隐约夹杂着金属撞击声。

“通知县文物局、公安局,立刻封锁现场!”他戴上安全帽,打开战术手电钻进洞口。洞内弥漫着粉尘,矿工们戴着防毒面具挥汗如雨,钻头正对着一面岩壁,那里露出半截生锈的铁皮箱。

“都停下!”林砚秋怒吼着关掉电闸,矿工们惊惶地转身,头灯照在他胸前的党徽上。他掏出执法证:“我是青源县副县长林砚秋,现在以文物保护名义,命令你们撤出施工现场!”

青河集团的现场负责人冷笑着上前:“林县长,我们有县国土局的采矿许可证……”

“许可证?”林砚秋夺过对方手中的文件,借着头灯看清编号,“2018年的过期文件?你们当我是傻子?”他转身对矿工们说:“你们知道在挖什么吗?这里可能是红军的弹药库,每一颗子弹都可能爆炸!”

矿工们面面相觑,有人开始摘安全帽。负责人急了:“别听他胡说!继续干,出了事我负责!”

林砚秋猛地推开他,用身体挡住钻头:“你负得起责吗?当年赵志国班长就是为了保护这些弹药牺牲的,你们想让烈士的血白流?”他摸出手机播放省党史研究院的录音:“经初步勘探,此处极可能是红二十五军秘密军火窖藏……”

话音未落,洞外传来警笛声。林砚秋看着被带走的负责人,忽然注意到岩壁缝隙里露出的布料——那是块带补丁的灰布,边缘绣着“红”字,正是当年红军的制式被装。

省文物局的专家连夜赶来,地质雷达显示地下三层存在中空结构,面积超过200平方米。林砚秋蹲在洞口,看着专家们激动的神情,忽然想起在石河镇第一次发现红军洞时的场景——同样的月光,同样的心跳加速,不同的是,这次他身后站着的,是全县的文物保护力量。

“林县长,”专家握住他的手,“这是重大发现!初步判断是红军主力转移后留下的医疗物资窖藏,里面可能有珍贵的历史文物。”

他点点头,摸出笔记本写下:“1. 洞口设24小时守护岗;2. 调取全县近十年山体开挖记录;3. 彻查青河集团所有项目审批文件。”写着写着,笔尖突然停顿——笔记本里夹着张泛黄的照片,是他与李怀林在红军洞前的合影,老人手里捧着刚出土的弹壳,笑得像个孩子。

凌晨三点,林砚秋站在洞口目送文物车离开,手机震动,苏明薇发来儿子的画作:《爸爸的地下宝库》,画里的红军叔叔们站在堆满药箱的山洞里,手里举着五角星灯笼。

他笑了,回复:“告诉儿子,爸爸守护的不是宝库,是不能忘记的过去。”

山风掠过洞口新立的警示牌,“国家级文物保护区”的字样在月光下格外醒目。林砚秋摸出红军徽章,放在岩壁的弹孔旁——五星的棱角与弹孔边缘完美吻合,仿佛八十年前的子弹,此刻终于找到了归宿。

这一仗,他又赢了,但他知道,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不过没关系,只要有这样的文物在,有这样的历史在,他就有底气与所有试图践踏过去的力量对抗。

因为有些东西,比GDP更重要,比政绩更永恒——那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不能被任何资本撼动的魂。

(第二十三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