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就职“见面礼”

铁肩 萱盈奕 3164 字 2025-05-14 17:04

第二十二章 就职“见面礼”

青源县政府大楼的旋转门吞吐着西装革履的人群,林砚秋踩着军靴迈上台阶,鞋跟撞击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惊飞了檐下的麻雀。今天是他以副县长身份正式履职的第一天,深蓝色西装内袋里,一枚红军徽章与党徽并排贴着心脏,金属的棱角隔着布料硌着皮肤,像某种隐秘的勋章。

“林县长!”县招商局王局长迎上来,手里抱着精致的礼盒,“这是青河集团准备的‘红色文旅综合体’方案,特意用沉香木盒装的……”

“方案留下,盒子拿走。”林砚秋接过文件,指尖在“沉香木盒”上划过,触感光滑如脂,“我们共产党人的‘礼盒’,应该装老百姓的需求,不是木头和香料。”

会议室里,投影仪亮起点点红光,青河集团的方案在幕布上展开:红军洞周边将矗立12栋仿古建筑,内设“红色主题KTV”“革命年代火锅店”,甚至规划了“沉浸式CS战场”,子弹特效激光将扫过真正的红军弹孔。

“荒唐!”林砚秋猛地站起身,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把烈士流血的地方变成游乐场,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青河集团代表皮笑肉不笑:“林县长,这是市场化运作,能带动全县GDP增长2.3个百分点……”

“GDP?”林砚秋翻开省文物局的文件,“红军洞刚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任何商业开发项目一律禁止。”他指了指方案里的“餐饮街规划图”,“这里是当年红军掩埋烈士的地方,你们的火锅汤底,会让地下的英灵不得安宁!”

会场陷入尴尬的沉默。王局长咳嗽两声:“林县长刚来,可能对县里的情况不太了解,这个项目是经过……”

“我只了解历史。”林砚秋从公文包掏出本《青源县革命史》,翻到1934年红军过境章节,“这里写着,赵志国班长为保护伤员,用身体挡住敌人的刺刀,最后牺牲在现在的‘餐饮街’位置。你们的商业计划书,打算把他的名字刻在哪里?”

青河集团代表哑口无言,抓起公文包匆匆离场。王局长脸色铁青:“林县长这是何必呢?大家都是为了县里的发展……”

“为了发展就可以践踏历史?”林砚秋收拾文件,“王局长,以后类似的方案就不用拿给我了。如果青河集团想投资,就去石河镇种树种菜,别打红军洞的主意。”

走出会议室,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林砚秋摸出手机,给苏明薇发消息:“今天拒了个‘红色KTV’项目,没给军人丢脸吧?”妻子很快回复:“儿子说,爸爸是对的,烈士叔叔们应该在天上看着我们好好吃饭,不是在KTV里听人唱歌。”

下午的全县干部大会上,县长念着青河集团的投资意向,特意强调“对GDP的贡献”。林砚秋举手打断:“我提议,把红军洞周边500米划为‘绝对保护区’,任何商业项目不得落地。”

会场响起低低的议论声。县长皱眉:“小林,你刚到县城,要学会平衡各方利益……”

“平衡?”林砚秋首视主席台,“当年红军在青源县牺牲了172名战士,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平衡,是让后人能堂堂正正做人,不是让资本在他们的墓地上跳舞!”

散会后,县政法委书记刘成拍了拍他的肩膀:“年轻人,锋芒太露容易折啊。”

“折不了。”林砚秋笑笑,“我在部队练的是刺杀,不是折腰。”

深夜的办公室,林砚秋摊开青源县地图,用红笔在红军洞周围画了个圈,又在圈外标上“红色研学基地”“生态农庄”等字样。窗外,石河镇方向的群山笼罩在夜色中,他知道,那里的红军洞还亮着灯,李怀林老班长每天都会去洞口巡查,像守护阵地一样守护着历史。

手机震动,小陈发来石河镇的夜景照片:便民中心的电子屏显示着实时游客量,民宿区的灯笼星星点点,像散落的火把。林砚秋摸出红军徽章,放在地图的红圈中央——这是他在县城的“阵地”,也是他绝不会退让的“防线”。

凌晨,他在笔记本上写下就职首日心得:“县城的战场没有硝烟,却处处是陷阱。但只要把历史刻在心里,把百姓放在眼里,就不会走偏路。”

窗外,启明星在天边闪烁,像极了八十年前红军战士用过的马灯,穿越时空,照亮着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