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县城谜局(县城卷开篇)
青源县政府大楼的旋转门吞吐着西装革履的人群,林砚秋扯了扯领带——这是他转业后第一次穿正装,皮鞋磨得脚踝生疼,却比当年穿作战靴还要别扭。今天是他以石河镇党委书记身份参加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的日子,公文包里装着红色旅游的扩建方案,却不知要面对多少双暗藏锋芒的眼睛。
“林书记!”县招商局王局长远远招手,脸上堆着笑,“听说石河镇的旅游搞得风生水起啊,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学习学习?”
“学习不敢当,”林砚秋握手时刻意用力,“倒是王局之前推荐的投资商,怎么突然撤资了?”
对方笑容一滞,敷衍两句后匆匆离去。会议室里,县财政局李科长冲他点头,目光却落在他胸前的党徽上——那是枚老式徽章,与他在红军洞找到的五角星徽章同款。
会议开始前,县委书记敲了敲话筒:“今年的重点项目,还是要围绕青河集团的文旅综合体……”林砚秋翻开材料,青河集团的规划图上,红军洞被标为“附属景点”,周围赫然画着高尔夫球场和别墅区。
“我反对。”他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红军洞是省级文保单位,不能搞商业开发。”
副县长皱眉:“林书记,全县GDP就靠这些项目撑着,你总要顾全大局。”
“顾全大局不是牺牲历史。”林砚秋站起身,“如果把烈士的鲜血换成钞票,我们还有什么脸面面对老百姓?”
会场哗然。散会后,县政法委书记刘成的秘书拦住他:“刘书记请您去办公室喝茶。”
二楼办公室飘着檀香,刘成指了指沙发:“小林啊,有些事情不要太固执。青河集团的老板,可是省里某位领导的……”
“我只知道他是非法采矿的嫌疑人。”林砚秋打断他,目光扫过书架上的“廉政标兵”奖牌,“刘书记要是没别的事,我还要去市文旅局汇报工作。”
从政府大楼出来,林砚秋摸出手机给苏明薇打电话,却听见那头传来警笛声。“怎么了?”他心头一紧。
“没事,”妻子的声音带着疲惫,“刚才有人在医院闹事,砸了我的办公室。”
“是不是因为我?”
“别瞎想,”苏明薇轻笑,“医生嘛,哪能不遇到几个不讲理的。你好好开会,我等着你回家吃饭。”
挂了电话,林砚秋盯着手机屏幕上的全家福——他穿着迷彩服,苏明薇穿着白大褂,背景是石河镇的青山。指尖划过妻子的笑脸,他忽然想起昨晚收到的匿名短信:“再挡路,下一个砸的就是你老婆的手术刀。”
市文旅局的汇报很顺利,局长当场拍板支持红军洞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返程时,林砚秋让司机绕路青河村,却看见村口停着几辆渣土车,村民们正与穿制服的人争执。
“林书记!”赵桂花的儿子看见他,像见了救星,“他们说要拆俺们的房子,给青河集团腾地!”
“出示拆迁文件。”林砚秋挡在推土机前,盯着带队的城管队长。
“文件?”队长冷笑,“你一个镇书记,管得着县里的项目?”
对峙间,他的手机忽然收到条视频:苏明薇的白大褂上溅着血迹,正冷静地给伤员包扎——不知是谁拍的,配文“暴力抗法的镇长夫人”。
林砚秋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知道,这是警告,更是威胁。但当他看见赵桂花抱着孙子躲在墙角,看见村民们眼里的恐惧,忽然想起部队的军规:“当敌人瞄准你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先扣动扳机。”
“小陈,”他拨通电话,“把省纪委的举报热线发给所有村民,再联系省电视台,就说青源县发生暴力拆迁。”
队长的脸色变了:“你敢!”
“我有什么不敢?”林砚秋掏出党员徽章,“你可以试试,是你的推土机硬,还是老百姓的民心硬。”
暮色西合时,渣土车终于撤离。林砚秋坐在赵桂花家的土炕上,喝着老人煮的玉米粥,听她念叨:“他爹当年就是被国民党抓去拆房子,现在又来……”
手机震动,苏明薇发来张自拍,脸上带着淡妆,看不出上午的慌乱:“今天有个患者说,她儿子的偶像是你,吵着要当军人。”
他笑了,回复:“那你告诉他,军人的肩膀是用来扛责任的,不是用来扛骂名的。”
窗外,星星渐渐亮了起来。林砚秋摸出红军徽章,放在赵桂花粗糙的掌心里:“这是你哥哥的徽章,他当年用生命保护的东西,现在轮到我们了。”
老人颤抖着合拢手掌,像在守护一团火。远处,李怀林带着民兵队巡逻的脚步声由远及近,那是他新组建的“应急联防队”,队员们都戴着红袖章,上面印着“军人守护”西个大字。
林砚秋知道,县城的水比乡镇更深,但他别无选择。当他选择成为军人的那一刻,当他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就注定要在黑暗中成为火炬,哪怕灼伤自己,也要照亮别人的路。
公文包里的扩建方案被夜风掀起一角,上面“红色基因传承基地”的字样在月光下格外醒目。他摸出笔记本,在“县城卷”第一页写下:“敌人己现,阵地在民心。”
这是新的战场,他早己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