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针下藏情

秋雨缠绵的午后,相府西跨院的芭蕉叶上凝着豆大的水珠,顺着叶脉滚落时,将青砖地缝里的青苔砸出细碎的坑。绣房的槅扇窗半开着,湘妃竹帘上悬挂的蓝花楹香袋被雨丝打湿,散发出微苦的甜香,混着铜香炉里焚着的百年老山檀香,在空气中织成朦胧的雾。

苏锦绣临窗坐在紫檀木绣架前,月白缂丝裙角垂落在脚踏上,裙底用银线密绣的流云纹被雨水映得发亮。她手中九孔银针穿过雪色贡缎,针尖挑起的金线在昏暗光线下泛着虹彩,正勾勒着《秋菊图》中一朵墨菊的蕊丝。那墨菊用西域进口的"乌金绒"丝线绣成,花瓣边缘暗藏荧光粉,在雨雾中透出幽蓝,恰似真花凝着秋霜。

"小姐,燕王世子来了。"春桃掀起湘妃竹帘时,檐角铜铃发出细碎的声响。她望着自家小姐鬓边新换的茉莉香包,雪白的花瓣上还沾着晨露,突然红了脸——今早小姐特意选了与萧景琰第一次游湖时同款的绣样。

萧景琰立在月洞门下,藏青色暗花锦袍的肩头落满雨丝,发间玉冠的流苏上凝着水珠,滴在怀中抱着的檀木匣上。那匣子用南海螺钿镶嵌着并蒂莲纹,在雨雾中流转着七彩光晕,恰如他此刻看向苏锦绣时,眼中闪烁的微光。

"苏小姐,"他踏过被雨水打湿的青石板,靴底碾过飘落的芭蕉叶,"在江南寻到本前朝《凤穿牡丹绣谱》,"檀木匣在手中轻颤,露出里面用鲛绡装裱的泛黄纸页,"里面记载的'缠枝针法',或可改良双面绣的接缝处。"

苏锦绣放下银针,指尖触到绣谱边缘时,发现纸页边角用朱笔写着"景琰亲录"西字,墨迹未干的批注旁画着几朵含苞的莲花,花蕊处用极小的字写着"赠锦绣"。她的心跳漏了一拍,抬眸时发间茉莉香包恰好被风掀起,雪白的花瓣擦过萧景琰的鼻尖。

那男子猛地后退半步,藏青色衣袖扫过绣架,震得绷架上的《秋菊图》轻轻晃动。"还有这香囊设计......"他从袖中取出一方素绢,上面用不同色线绣着并蒂莲与鸿雁,香囊底部却多了个用"锁针"技法缝制的暗袋,袋口用银线绣着北斗七星的勺柄。

"世子这是......"苏锦绣的指尖点在暗袋边缘,发现针脚里藏着极细的铁丝,可用来固定文书。她想起三日前萧景琰提及边关军报传递困难,此刻突然明白这香囊的用意。

"行军时密信难藏,"萧景琰的声音低了三分,耳尖泛起可疑的红,"我想或许能......"他的话顿在嘴边,因苏锦绣抬眸时,凤眸里映着窗外的雨景,竟比江南的春水还要温柔。两人目光相撞的刹那,绣房里的雨声仿佛突然消失,唯有彼此的呼吸声在檀香雾中交织。

春桃悄悄退到门外,望着廊下悬挂的水珠连成线,突然想起老嬷嬷说的"针尖能绣情丝"。当她转身时,见自家小姐正用银簪挑起绣谱上的"缠枝针法"图示,簪头的墨玉珠轻轻晃动,恰好遮住萧景琰泛红的耳根。

"这针法需用两种捻度的丝线交替......"苏锦绣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在此时被院外的喧哗打断。月洞门外传来环佩叮当之声,苏玉柔身着桃红色蹙金绣褙子,裙摆上用金线绣的牡丹被雨水打湿,显得格外刺眼。

"表哥快看,"她挽着宁王萧景珩的手臂,指尖点着绣房方向,"姐姐又在教世子刺绣呢。"宁王身着石青色蟒袍,腰间玉带扣上镶嵌的红宝石在雨中泛着血光,他望着苏锦绣鬓边的翡翠簪,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

萧景琰下意识挡在苏锦绣身前,藏青色衣袖拂过绣架,将《秋菊图》的墨菊遮去半朵。苏锦绣望着苏玉柔裙角沾着的泥污,想起今早沈明姝密信中"宁王暗通二皇子"的字句,腕间翡翠镯突然传来凉意——那镯身暗藏的云纹正在雨雾中缓缓转动,预示着新的阴谋己至。

秋雨突然变大,打在芭蕉叶上发出噼啪声响。苏锦绣拾起案上的银针,针尖在素绢上划出弧线,恰好勾住苏玉柔发间金步摇掉落的珍珠。那珍珠滚到萧景琰脚边,映出他眼中一闪而过的寒霜。她知道,这场以绣针为媒的情丝暗结,早己被卷入更深的权谋漩涡,而她手中的银针,既要绣出心中的情意,也要刺破眼前这对男女带来的,名为"桃色"的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