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筑的围墙与瞭望塔在风雪中沉默伫立。但林小满的心,并未松懈半分。周货郎带来的北地惨状,时刻提醒她:坚固的壁垒只能抵挡一时,真正的生存之本,在于源源不断的生产力,在于将核心力量扩散。乱世之中,唯有将核心技艺扩散,形成燎原之火,才能让“丰收坊”真正扎根。
夜深人静。坊心最大的木棚内,只点着一盏昏黄的油灯。林小满神情肃穆,面前坐着特意留下的几人:内务总管张婶、守卫队副队长赵岩、工坊核心王铁匠、负责工分记录的孙秀才、赵氏,以及眼神清亮、手脚麻利的少年柱子。
棚内气氛凝重。他们知道,坊主深夜召集,必有大事。
“诸位,”林小满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我们挡住了风雪,加固了围墙,有了铁尖的矛和锋利的匕首。但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她目光扫过众人:“想要活下去,守住这个家,光靠力气和围墙不行。我们得靠脑子,靠技术!我林家,有些‘家传秘方’。如今,正是将这些本事传下去、用起来的时候了!”
“家传秘方”西字,在众人心中激起涟漪。
“但丑话说在前头,”林小满的声音转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这些秘法,是‘丰收坊’安身立命的核心!今日所闻所见,入得尔耳,便烂在尔心!若有半分泄露,无论有意无意,皆以叛坊论处!”
“我等立誓!”张婶第一个开口,声音沉稳坚定。
“绝无二心!”赵岩紧随其后。
王铁匠捶胸:“坊主放心!我老王知道啥叫吃饭的家伙什!”
孙秀才肃然道:“一字不出,一言不漏!”
赵氏和柱子也慌忙跟着起誓。
林小满微微颔首,拿出几个大小不一的粗陶罐放在桌上,罐口用蜡布密封。
“秘法之基,在于‘水’。”林小满揭开其中一个小陶罐封口,一股清冽气息弥漫开来,众人精神一振。正是稀释好的低浓度灵泉水。
“王叔。”林小满将小陶罐推给他,“此乃‘淬火水’。淬火时,以此水替代普通水,每次淬火前,滴入淬火槽中一滴,搅匀再用。可使刃口更坚、更韧、更利!省着用!”
王铁匠双手颤抖地接过,如同捧着稀世珍宝:“坊主!我定不负所托!”
林小满又指另一陶罐:“张婶,赵氏。此乃‘催芽汤’与‘养地水’的根基。开春育苗,一瓢清水兑此水一滴浸泡种子,可大大提升发芽壮苗率。浇灌核心冬菜时,清水兑一滴,可保生机。同样,省用!”
张婶和赵氏眼中爆发出惊喜:“谢坊主!”
“柱子。”林小满看向少年,“你以后跟着王叔学打铁,更要学认这‘淬火水’的份量。跟着张奶奶和赵婶学育苗,更要学掌握这‘催芽汤’的兑法。这是坊子未来的根基,你要用心,更要守秘!”
“能!柱子发誓!”少年激动得小脸通红。
“孙先生。”林小满道,“这些‘水’的调配、使用、效果,由你秘密记录。用只有你能看懂的符号或暗语。记录每次使用的分量、时间、对象及效果。找出最省、最有效的用法。同样绝密!”
“孙某明白!”
“赵岩。”林小满看向他,“你负责监督。确保这些‘水’只在指定时间、地点、由指定人使用。若有异常,立刻报我。严防任何窥探打探。技术外泄,唯你是问!”
“是!”赵岩眼神锐利如刀。
林小满借此机会铺开技术分工蓝图:
“王叔,你不仅要打铁,更要带徒弟!把锻造手艺传下去!打铁、淬火、修理农具、制作工具,这是坊子的筋骨!”
“张婶,赵氏,内务队要管‘生’!育苗、种植、沤肥、管菜地、识草药,这是坊子的血脉!你们就是‘神农堂’的根基!要把经验传给更多妇人姑娘!”
“孙先生,你的笔杆子,就是坊子的脑子!整理知识——木头、石头特性,如何造更结实的东西,如何合理劳作!靠你梳理、总结、传播!”
“赵岩,守卫队也是坊子的眼睛耳朵!收集情报——野兽踪迹、特殊植物、天气征兆……同样关乎生死!”
昏黄灯光下,每个人的眼神都变得不同。沉甸甸的责任感和被信任的荣耀感,注入了新的力量。
“记住,”林小满最后环视众人,“秘方是火种,技术是柴薪。火种要深藏,柴薪要广积!把这些本事,教给值得信任、愿为坊子拼命的人!让‘丰收坊’的根基,系于我们每一个人掌握的本事,系于我们拧成一股绳的心!”
众人鱼贯而出,融入浓重的夜色,各自怀揣着秘密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