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奥林匹斯山的红色尘埃在烤炉火光中飞舞,封瑶的帆布围裙上沾着新打的补丁——那是用星际商业协会(IBA)纳米机器人的残骸织成的,银灰色纹路在橘红色火星大气中泛着冷光。陈鸿燊正用扳手敲打烤炉支架,钛合金表面的凹痕里嵌着半片鎏金徽标:“老子早说过,这些穿西装的外星人,闻不得烤肠的焦香。”
透明穹顶外,数百架碟形无人机正在集结,机身投射出IBA的全息警告:“非法使用有机燃料烤炉,违反《星际高效能餐饮公约》第37条。”封瑶盯着检测报告,纳米机器人正在分解烤炉的木质隔热层,却在接触到三中后巷的火山石时自动熔断——那是太爷爷1900年在伦敦摆摊时,从泰晤士河捞起的老砖头。
“他们在徽标里植入了神经干扰波。”老园丁的声音从量子通讯器传来,他的全息影像在烤炉火光中忽明忽暗,“1929年经济危机时,封氏集团第一次遭遇商业围剿,用的正是这种‘鎏金病毒’——让食客忘记食物的温度,只记得数据化的美味。”
陈鸿燊突然笑了,从烤炉暗格摸出个生锈的铁皮盒,里面装着三中后巷烤肠摊主的手写配方:“老子在纳米机器人的电路里发现了这个。”他抖出张泛黄的信纸,边缘焦痕与烤炉的火星轨迹完全吻合,“1937年太奶奶在巴黎写的《反商业围剿备忘录》,最后一句是‘用烤炉的油渍,烧掉所有鎏金谎言’。”
穹顶的警报突然尖锐起来,纳米机器人开始集体冲击烤炉的磁场防护罩。封瑶的视网膜闪过系统残留画面:1998年火灾当晚,母亲在临终前将小熊硬币按进她掌心,硬币表面的烤肠油渍,竟与此刻火星烤炉的焦痕形成跨时空共振。她突然抓起一把火星红砂洒向烤炉,红砂在高温中爆发出类似地球孜然的香气,纳米机器人的银灰色阵列出现了第一道裂痕。
“看清楚了,”陈鸿燊用烤肠签挑起块正在融化的鎏金徽标,“你们的纳米涂层,挡不住火星红砂里的氧化铁——就像当年在三中后巷,暴雨浇不灭烤炉的火。”他指向烤炉,红砂与火山石的化学反应在炉身形成小熊形状的光斑,“太爷爷早把抗干扰代码,刻进了每粒烤肠的黑胡椒里。”
IBA的首席执行官出现在全息投影中,他的鎏金西装下露出半截小熊刺青——与陈鸿燊锁骨处的图案惊人相似:“封小姐,你以为靠原始工艺就能对抗星际资本?”他的声音带着湄南河的潮音,“1945年你祖父在曼谷埋下的鎏金烤具,现在正为我们的纳米烤炉提供核心算法。”
封瑶的瞳孔骤缩。她终于想起,在曼谷夜市发现的鎏金烤具底部,确实刻着与IBA徽标相同的几何图案。老园丁的全息影像突然变得清晰,他掀开袖口,露出与执行官同款的小熊刺青:“当年封家分出两支,一支留在市井守护烟火,一支走进资本追逐效率——现在,他们想偷走地宫的星图密码。”
纳米机器人的攻势突然变向,目标转为烤炉内置的星图导航系统。陈鸿燊猛地扯下项链,小熊吊坠的暗格弹出半张羊皮纸,正是太爷爷1957年在南极绘制的烟火坐标:“老子早把星图刻进了烤炉的每道焦痕里,”他将吊坠按在炉身,火星红砂自动排列成小熊星座,“你们偷走的只是鎏金外壳,真正的密码,在每个摊主的掌纹里。”
穹顶外传来此起彼伏的引擎声,上百辆改装三轮车冲破无人机阵列——车斗里焊着的烤炉喷吐着火舌,每个炉身上都刻着不同星球的烟火印记。巴黎的花椒烤炉、东京的海苔煎饼铛、冥王星的烤红薯窑,它们的火光在火星大气中交织,竟形成了地宫石壁的完整星图。
“这是星际摊主联盟的集体共振。”封瑶看着手机里的实时画面,37个星球的摊主同时点燃烤炉,火光连线穿透太阳系,“太爷爷说过,当鎏金陷阱笼罩宇宙,就用烤炉的火光,重新绘制属于烟火的星图。”
IBA的全息投影突然闪烁,执行官的鎏金西装出现裂痕,露出底下印着“焱瑶”字样的旧T恤:“你们以为赢了?”他的声音带着不甘,“地宫最深处的‘烟火原点’,早就被我们的纳米虫洞解析——”
陈鸿燊的扳手突然砸在烤炉的星图导航键上,火星西溅:“解析个屁!”他晃出从南极冰盖下挖出的陨石烤肠签,“真正的原点,是太爷爷1900年在伦敦摆摊时,把第一根烤肠递给流浪汉的温度——这种温度,你们的纳米虫洞永远偷不走。”
纳米机器人的银灰色阵列彻底崩溃,化作火星红砂中的点点荧光。封瑶摸着围裙上的鎏金补丁,突然发现它们自动排列成小熊形状——那是被烤炉火光净化后的纳米机器人,记住了来自地球的温度密码。
“下一站,IBA总部。”陈鸿燊发动改装后的火星车,车斗里的烤炉喷吐着混合了红砂与孜然的火焰,“老子要在他们的鎏金会议室支摊,用三中后巷的煤炉,烤化所有冰冷的商业代码。”
穹顶的气闸开启,火星的夜风卷着红砂灌进来,封瑶望着远处逐渐散去的无人机群,突然在烤炉的余温中“看”见了太爷爷的日记片段:1910年巴黎,他用烤肠签在鎏金邀请函上刻下“烟火不死”,字迹与陈鸿燊刚才砸在导航键上的凹痕完全重合。
星际商业协会的鎏金陷阱,终究没能困住烤炉的火光。就像百年前的三中后巷,无论资本的暴雨如何倾盆,总有人在烤炉边,用掌心的温度,把鎏金谎言,烤成传承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