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人马座α星的三重星光穿透“南门二”宜居带的云层,在封瑶的帆布围裙上投下淡蓝色、黄色、红色的光斑。陈鸿燊正用引力锚点固定烤炉,炉身缠着从地球带来的老胡同电线,在比邻星的辐射中发出微弱的嗡鸣:“老子把烤炉聚光板对准了α星A,”他敲了敲泛着金光的炉身,“当年王大爷在西合院晒柿饼,就靠这法子让阳光多晒三成。”
透明生态舱内,封瑶将地球甘蔗与半人马座“星光藤”嫁接,茎秆表面闪烁着细碎的星芒:“太爷爷1965年的笔记写着,在云南用北斗七星的方位晾晒蔗糖,糖分结晶会形成独特的六边形结构。”她指向培养舱里的变异甘蔗,汁液在三重星光下呈现彩虹色,“现在这些甘蔗吸收了α星的辐射能,甜度能让硅基生命的味觉触须产生共振。”
气闸突然发出蜂鸣,穿晶状外骨骼的硅基商人滑了进来,身体表面的感光膜在烤炉火光中泛起涟漪:“封氏糖霜破坏了我们的能量晶簇生产线!”他甩来全息投诉信,文字在量子场中扭曲成星云状,“星际合成协会说,你们用原始熬糖法扰乱了恒星系的熵值平衡!”
陈鸿燊突然从烤炉暗格摸出个布满糖霜的铁皮盒,里面装着三中后巷的槐树皮:“熵值?”他将树皮碎片洒进熬糖锅,焦香混着星光藤的清甜竟形成类似麦芽糖的香气,“2000年冬,李婶在胡同口熬糖稀,用的是咱三中操场的老槐树当搅拌棍,树纹里的年轮比任何量子处理器都懂怎么锁星光。”他敲了敲烤炉,炉身的青砖纹路间,“焱瑶”二字被糖霜勾勒得格外清晰。
硅基商人的感光膜突然收缩,他伸出触须轻触封瑶递来的糖霜饼干,表面的星光结晶在接触的瞬间发出蜂鸣——那是半人马座原住民古老的欢迎频率。当甜香混着α星的辐射能在神经网扩散时,他的记忆库突然调取了祖父的全息影像:1998年地球冬夜,一个戴小熊围裙的摊主在路灯下给流浪汉递糖霜馒头,蒸汽在冷空气中凝成小熊形状。
“我们需要这种‘无效温暖’。”商人的外骨骼发出金属震颤,触须在烤炉火光中摆出小熊手势,“能量晶簇能维持生态循环,却无法模拟碳基生命掌心的温度。”他指向舱外,数百个硅基居民正围绕烤炉排列成三重星环,他们的感光膜在星光下拼出三中后巷的烤炉剪影,“你们的糖霜,是穿越西光年的味觉信标。”
系统残留的电流声突然清晰,封瑶的视网膜上闪过1972年地球秋分影像:太奶奶在天坛用月光晾晒桂花糖,糖粒的结晶纹路与半人马座α星的三星运行轨迹完全重合。更神奇的是,宜居带的电离层在烤炉热能影响下,竟开始浮现三中后巷的星空投影——那是封家烟火在宇宙写下的光之密语。
“申请加入星际烟火联盟。”商人递过的协议上,半人马座议会的印章是个凝固的星光糖霜小熊,“我们可以提供恒星辐射提纯技术,但求你们教我们用陨石坑土壤培育星光藤。”陈鸿燊大笑着在协议上按手印,掌纹在量子场中显形为小熊轮廓,与太爷爷当年在云南留下的糖霜手印分毫不差。
深夜,封瑶站在生态舱顶,看着三重星光与烤炉火光交织,在宜居带的云层上投射出巨大的小熊糖霜。陈鸿燊正在给硅基居民演示“星光熬糖十二法”:“火候要像握方向盘,心里想着后巷的路灯,糖稀一转,星光就成了最好的调味剂。”他的声音混着恒星的低频震动,通过量子通讯传回地球,三中后巷的老槐树旁,当年的糖霜罐突然在月光下轻轻发烫。
系统残留界面最后一次浮现,封瑶“看”见了1998年冬夜,陈鸿燊用她的旧围巾裹住熬糖锅,围巾上的小熊图案被火光照在砖墙上,成为后巷孩子们心中的甜蜜图腾。现在,这条围巾的纤维正飘在半人马座α星的宜居带,与烤炉的火光共振,织就跨越西光年的烟火纽带。
“下一站,仙女座星系。”陈鸿燊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烤炉的火光映着他背后的三重恒星,像极了三中后巷老槐树上挂着的三盏灯笼,“老子要在仙女座的螺旋臂开摊,用星云尘埃当糖霜——让宇宙的漩涡,也尝尝人间的甜。”
封瑶摸着围裙上的星光结晶,突然发现它们自动排列成小熊形状——那是半人马座的星光粒子,在烤炉的热能中,记住了来自地球的温度密码。星光依旧璀璨,但光茧里的糖霜还在滋滋冒泡,就像百年前的三中后巷,无论多远的星空,总有人在烤炉边,把星光熬成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