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 章 归降

阿毅的声音在山坳中回荡,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静下来,听他喊话。虽然很多汉人听不懂鲜卑语,但也能感觉到气氛的凝重。

阿毅见到大家都静下来了,继续喊道:“我是拓跋浩宇,我父亲是拓跋砾,之前我父亲的部落在部落冲突中战死!我和姐姐被当成奴隶卖给了主公廖县令!”

“廖县令并没有把我和姐姐当奴隶看待!也不歧视我们是鲜卑族人!把我们当他们汉人一样看待!”

很多胡人都知道阿毅的父亲拓跋砾,确实是鲜卑人。

他又指着身边投降的胡人说道:“这些鲜卑勇士都是在以前与汉军作战时投降过来的,他们现在也是汉军的一员!”

阿毅对这些投降过来的胡人大声问道:“你们投降过来后,有没有受到歧视?”

那些投降的胡人大声齐声喊道:“没有人歧视我们,在廖县令手下人人平等!”

阿毅又对下面的胡人喊道:“而且我姐姐现在是主公的夫人!只要大家放下武器投降!我以长生天保证主公不会杀大家的!”

山坳中的胡人刚刚都在生死边缘走了一遭,现在汉军箭矢充足,如果不是阿毅出面,他们很可能己经命丧黄泉。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在这生死抉择的关头,这句话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但也有一些宁可战死也不投降的鲜卑硬汉,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过,不少胡人的内心还是掀起了一阵波澜。

阿毅又接着大声喊道:“这是我在主公面前求情,给你们争取到的活下来的机会,并且是有尊严地活下来!只要自己肯努力!一定会比以前活得更好!”

阿毅又用汉语大声喊道:“弓箭手的兄弟们!等下,那些鲜卑人放下武器,还请不要射杀!”

廖天也走出来,声音洪亮地喊道:“兄弟们等下只要投降的胡人,就不要杀!”

阿毅这才转过身,用鲜卑语喊道:“这就是我们的主公!有懂汉语的勇士们,主公刚刚下发了命令:只要放下武器投降的鲜卑勇士,不杀!”

“愿意放下武器投降的勇士,请放下武器,慢慢走出来!”阿毅大声喊道,声音在山坳中不断回荡。

山坳里那些不想死的胡人,听到阿毅的喊话,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手中的短弓和身上的弯刀扔在地上,缓缓地走了出来。

他们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汉军的反应,见汉军的射手果然没有射杀他们,心中稍安。

又有胡人受到鼓舞,放下武器走出来投降。渐渐地,越来越多的胡人从藏身之处走出,选择投降。最终,差不多有近三千胡人放下武器,向汉军投降。

然而,还有差不多五百胡人,他们或是怀着对部落的忠诚,或是秉持着战斗到底的信念,不愿意投降。

廖天见状,果断地让韦熊安排射手,将那些不愿意投降的胡人全部射杀。一时间,箭矢如雨般射向那些负隅顽抗的胡人,惨叫声在山坳中响起。

解决完这些后,廖天让阿毅跟投降的胡人说明霸天商会的宗旨,以及每个投降的胡人必须满足的条件,即杀五个敌人,或劳动一年,才能和其他汉人一样享受同等待遇,也就是转正。

阿毅转身面向投降的胡人,用鲜卑语详细地解释了霸天商会的宗旨和投降胡人转正的条件。投降的胡人听闻后,都觉得这些条件不算苛刻。

毕竟在他们鲜卑人的观念里,如果抓到汉人俘虏,不是让其终身为奴,就是首接杀掉以节约粮食。

廖天又让阿毅询问这些胡人,是愿意上阵杀敌,还是愿意劳动一年,并让愿意上阵杀敌的站到左边。

结果阿毅问完后,只有三百多个胡人愿意上阵杀敌。也许他们心里清楚,上阵杀敌的话,现在要杀的就是自己的鲜卑族人,所以大多数胡人还是选择了劳动一年。

不过廖天也表示,中途他们要是改变想法,还可以更换选择。

廖天把愿意上阵杀敌的胡人俘虏,分给张辽和高顺一人一半,正好将两人队伍在战斗中的损失给补上了。

而且规定一个小队只能插入一个胡人,以保证队伍的协调性。

战死的兄弟,由各队长报给专门统筹烈士的人员进行登记。廖天承诺,等战事结束,会将他们的名字刻在石碑上,让后人永远牢记,是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安排完这些后,所有人开始打扫战场。他们熟练地处理战死的战马,煮起马肉,让大家尽情享用。

这一战收获颇丰,一共俘获完好战马三千余匹。其中,埋伏圈中只有千余匹战马是完好的,八成的战马都重伤或者被射成了刺猬,还有千余匹轻伤的战马。

而高顺等人在外面又俘获到近两千匹完好的战马,以及千余匹轻伤的战马。

众人围坐在一起,啃着马肉,喝着马肉汤,气氛热烈。多余的马肉则被细心地运回去,准备做成肉干,以备不时之需。

另一边,王彪听闻韩龙派回来的人讲述了董卓在并州写捷报的“要点”,他大受启发。思索一番后,决定也把这一万多胡人的功绩,巧妙地写成三份捷报,送回洛阳朝廷。

第一封捷报这样写道:“启奏陛下,太原县令廖天与雁门县令张骁,为保我大汉疆土,护百姓周全,于前往雁门关的路上,与胡人骑兵狭路相逢。两位县令深知责任重大,毫不畏惧,亲率战士与胡人展开殊死大战。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在两位县令的带领下,战士们奋勇杀敌,拼死战斗。此役,我军大获全胜,一战击杀胡人 3582 人,彰显了我大汉军威,令胡人闻风丧胆。”王彪安排人将 3582 颗胡人的头,用石灰妥善处理后,小心地运向洛阳朝廷,以便朝廷核实战功。

廖天等人在韦熊等人的埋伏地点,帮助他们打扫战场、运送马肉,这一忙就是一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