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挂钟指向凌晨两点,陈雨桐的手指在键盘上发抖。屏幕蓝光映出她苍白的脸,U盘里拷出的文件标题刺目如刀——“ASPD-X基因编辑项目:受试者行为观察报告(石泽团队,保密等级A+)”。
她滑动鼠标,密密麻麻的神经成像图与基因序列下方,附着一份DSM-5诊断标准的摘录:
> 反社会人格障碍确认指标:
> 1. 持续欺骗/违法(√:受试者7号伪造身份参与实验);
> 2. 缺乏同理心(√:电击测试中无应激反应);
> 3. 攻击性行为(√:囚笼实验致3只实验猴死亡)……
“石教授……你明明说过这是治疗暴力倾向的公益项目!”她攥紧咖啡杯,想起三天前在实验室走廊撞见的一幕——石泽的白大褂袖口沾着血渍,而他只是轻笑着擦拭:“别担心,只是猴子不听话。”
通风管道的铁锈味混着消毒水涌入鼻腔。陈雨桐缩在通风井里,手机镜头对准下方玻璃舱内的男人:那是**7号受试者**,他的手臂接满电极,正盯着监控镜头咧嘴大笑,仿佛早己察觉她的存在。
“MAOA基因编辑完成,攻击性阈值下调30%。”石泽的嗓音从扩音器传来,“启动‘恐惧剥夺’测试。”
下一秒,舱内喷出刺鼻烟雾,7号却毫无躲避意图,反而徒手砸向警报器。玻璃爆裂声中,陈雨桐听见石泽的低语:“完美……这才是人类该进化的方向。”
陈雨桐缩在公寓浴室,用剪刀划开左臂绷带——那是7号抓挠的伤口,渗出的血珠滴入洗手台。她翻出偷拍的基因图谱,发现自己的DNA序列竟与7号有82.3%重合。
石泽的邮件突然弹出:
> 发件人:石泽
> 标题:你逃不掉的
> “雨桐,你以为我为什么选你当助手?
> 记得孤儿院火灾吗?你15岁时为抢一袋面包烧了仓库……多典型的品行障碍(注1)。
> 现在,你的T基因正在‘苏醒’。”
她瘫坐在地,DSM-5的诊断条目在眼前重叠:
> “15岁前品行障碍……长期不负责任……缺乏悔意。”
镜中的自己忽然扭曲成7号的脸。
电视台首播厅的聚光灯下,石泽优雅地举起基因试剂瓶:“ASPD不是疾病,而是人类淘汰弱者的武器。我们的研究将赋予它更高贵的名字——绝对理性基因。”
陈雨桐冲进镜头,将U盘插入控制台。大屏骤然播放7号撕咬实验员喉咙的录像,叠加着受试者名单——12名“己终止”对象中,6人死于街头斗殴,3人失踪。
“这就是你剔除‘弱点’的成果?”她扯开衣袖,露出溃烂的伤口,“你篡改了所有人的血清素受体基因……包括被你收养的我!”
石泽的瞳孔微微收缩,这是陈雨桐第一次见他失去从容。
警笛声从远处逼近。石泽倚着破碎的试剂柜,胸口插着玻璃片,却仍在微笑:“你赢了……但基因库数据早己上传到暗网。会有更多人明白,共情才是进化链条上的阑尾。”
陈雨桐攥紧他坠地的研究日志,最后一页贴着泛黄的报纸:
> 《天才少年犯获释!14岁石泽精神病鉴定结果公布》
> 附录:DSM-5反社会人格障碍诊断书(患者签字:石泽)。
她望向窗外盘旋的首升机探照灯,想起7号临死前的话:
“你以为自己是猎人?不过是下一只实验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