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机械共鸣初绽

天文馆的幽蓝光晕在午夜的校园里格外刺眼,林小满攥着发烫的青铜书签冲向穹顶。旋转门自动打开的瞬间,她后颈的倒计时数字突然暴涨,“4/100”的光影在玻璃上投下巨大的星图投影,每颗星辰都对应着她脑内翻涌的记忆碎片——白大褂、仪器嗡鸣、还有个叫“妈妈”的声音在喊“小满别怕”。

“别动。”江述白的声音从天象仪后传来,校服领口的机械义肢接口泛着微光,“刚才的电磁脉冲触发了初代实验体的保护程序,整座天文馆现在是个巨大的共振腔。”他手中的星砂罗盘疯狂旋转,指针始终指向小满心脏的位置,“你今天在陨石陈列馆签到时,激活了月球岩石里的生物芯片。”

小满盯着天象仪投射的银河,忽然发现每颗星星都在她眼中显形为化学分子式,北斗七星的勺柄竟组成了“超脑计划”的核心公式。当她无意识地念出“脑域开发度=签到次数×π/18”时,江述白的瞳孔骤然收缩——那是母亲实验室日志里,从未对外公开的能量计算公式。

次日清晨的物理课,张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天体力学中的三体问题”,粉笔划过黑板的声响在小满耳中变成了星图共振的频率。她盯着公式,忽然看见三个星球在脑海中幻化成榫卯结构的木球,引力线则是连接它们的榫头卯眼。

“林小满,你来试试?”张老师的声音带着试探。

小满走上讲台,粉笔在黑板上流畅地画出三维坐标系,每个坐标轴都对应着开普勒定律的参数。当她写出最终的引力平衡方程时,江述白注意到她在公式末尾画了个极小的榫卯符号——那是十年前母亲在初代实验体日志里,用来标记“亲子共振”的特殊符号。

“非常好。”张老师推了推眼镜,“不过这个解法……似乎融合了机械工程的榫卯原理?”

教室后排的周野突然吹了声口哨,他袖口的机械义肢无意识地敲打着课桌,纳米材料表面浮现出与小满公式相同的共振波纹。作为实验失败产物,他第一次清晰地“看”见能量流动的轨迹,而所有轨迹的起点,都是前排那个总在手工社做榫卯模型的少女。

午休时的手工社,木屑在阳光里飞舞。小满盯着未完成的榫卯式星图仪,青铜书签突然从口袋里飞出,嵌进仪器中心的凹槽。“叮——签到成功!获得技能【机械共鸣(初级)】,可临时解析精密机械结构。”

视网膜上的光屏亮起,小书包图标旁多了把齿轮图案。小满忽然发现,眼前的木料在她眼中变成了透明的机械零件,每道木纹都是齿轮的咬合轨迹。当她将书签作为轴心旋转星图仪,整个模型突然发出蜂鸣,与江述白手腕上的智能腕表产生共振。

“你果然在这里。”江述白推开门,手中抱着台拆到一半的天象仪,“陈教授让我调试这个,但齿轮组的共振频率始终不对。”他没说的是,这台天象仪的核心部件,正是十年前母亲实验室的初代共振装置。

小满下意识地接过齿轮组,指尖触到金属表面的刻痕——那是“07-19990615”的编号,与她后颈的芯片完全一致。当她按照榫卯原理重新排列齿轮,整个装置突然发出清亮的鸣响,投影在天花板上的星图,竟与她昨夜在天文馆看见的记忆碎片完全重合。

江述白的呼吸骤然急促,他认出了这个共振频率——那是母亲在火灾前,专门为襁褓中的小满调试的“亲子安全频率”。此刻,腕表暗格里的实验体档案自动翻开,“07号实验体”的照片上,婴儿脚腕的编号与小满后颈的,分毫不差。

深夜的地下实验室,沈清墨盯着监控屏上的手工社画面,指尖划过小满调试齿轮组的特写。代表她的光点周围,星轨突然排列成“96”的形状——那是倒计时剩余的签到次数。平板电脑弹出陈教授的消息:“启动记忆复苏第二阶段,必要时回收07号实验体。”

他冷笑一声,将消息转发给某个匿名邮箱,附件里是小满后颈倒计时的高清影像,备注栏写着:“当签到次数与星图轨迹重合,初代实验体将成为打开时空裂缝的钥匙。”玻璃罐里的月球岩石突然发出微光,表面的“超脑计划”logo,此刻正与小满的机械共鸣技能产生共振。

而在女生宿舍,小满盯着镜子里的后颈,发现“5/100”的倒计时数字旁,多出了行闪烁的小字:“记忆复苏:20%,亲子共振己激活。”她摸向枕边的青铜书签,发现书签背面的实验体编号正在流动,最中央的“07-19990615”逐渐与“江述白”的生日重叠,形成双螺旋状的共振纹。

窗外传来猫头鹰的叫声,小满忽然想起白天江述白课本里的照片——穿白大褂的女人抱着襁褓,襁褓里露出的青铜书签,正是自己手中这枚。她颤抖着打开手机,匿名邮箱里多了封新邮件,附件是段破损的监控录像:火灾发生前,那个女人将书签塞进婴儿襁褓,含泪说了句:“小满,去找到述白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