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西章 国际交锋
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幕上,林砚秋的达沃斯演讲片段正在循环播放。他身着中山装,胸前的红军徽章在聚光灯下折射出微光,身后的屏幕上跳动着临江制造的绿色转型数据。某西方经济学家的质疑声从画面外传来:"所谓红色治理,不过是用意识形态干预市场..."
"恰恰相反。"林砚秋的声音沉稳有力,"我们只是用信仰守住市场的底线——当资本不再唯利是图,当企业懂得回馈社会,这样的市场经济,才是有温度的。"
首播画面切回临江,青源县的"区块链农场"里,赵桂花正对着海外买家首播采野葱。她身后的智能灌溉系统突然喷出细密水雾,在阳光下形成微型彩虹。弹幕里,德国网友留言:"这就是中国的红色田园吗?太美了!"
然而,国际舆论场的交锋远比想象激烈。某美资数据公司在《华尔街日报》发文指控"临江区块链技术威胁数据安全",配图是PS的"红军徽章覆盖全球地图"的漫画。林砚秋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笑着回应:"如果保护数据主权是威胁,那么请问,你们监控全球的'棱镜计划'算什么?"
金砖国家工业数据联盟成立仪式上,他展示临江研发的"赤卫数据盾"系统:"这套系统的底层逻辑,来自八十年前红军的密码保护技术。我们用历史智慧解决现代问题,这不是威胁,是文明的传承。"
当某非洲国家代表担心"红色治理是否适用于不同国情"时,林砚秋翻开笔记本,展示青源县与非洲村庄的结对帮扶数据:"信仰的底色是相通的——中国农民想要吃饱饭,非洲兄弟也想;中国企业想要公平竞争,世界各国的企业也想。这,就是红色治理的普适性。"
青河集团残余势力试图利用国际舆论反扑,却在临江的"红色数据长城"前碰得头破血流。黑客攻击日志显示,他们用尽十八种破解算法,最终停留在红军密码的解密界面,界面中央赫然显示着:信仰不可破译。
深夜的联合国大厦,林砚秋看着玻璃幕墙上自己的倒影,与背后的红军徽章重叠。周明薇发来消息:青源县的野葱种子己经在非洲发芽,当地小孩给它们起名叫'红星葱'。他回复:红色不是意识形态输出,是对公平正义的共同追求。
达沃斯论坛闭幕后,某跨国企业CEO主动找到林砚秋:"我们想引进临江的廉政区块链技术。"对方递来名片时,目光落在他的徽章上,"这个小红星,让我想起贵国一句古话——'得民心者得天下'。现在我明白,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政治,也适用于商业。"
返程的飞机穿越云层时,林砚秋摸出红军徽章,对着舷窗哈气擦拭。徽章上的五星与机翼下的万家灯火交相辉映,他忽然想起在青源县给孩子们讲的故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这簇信仰的火苗,正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点燃更多人对公平与正义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