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西十六章 数据战争
临江市工业数据中心的大屏幕上,红色预警闪烁不停。林砚秋盯着屏幕上的曲线——临江重工的设备运行数据正在以每秒300MB的速度流失,目的地是某境外服务器。
“是青河集团残余势力!”市网安局长指着IP追踪图,“他们在复制我们的智能起重机数据!”
“切断数据传输!”林砚秋果断下令,“启动‘红色防火墙’。”
然而,技术人员面色凝重:“对方用了量子加密技术,普通防火墙根本拦不住!”
林砚秋忽然想起兵工厂遗址的加密档案,掏出手机拨通王工的电话:“还记得您说的红军密码学吗?现在需要您把‘土办法’变成‘黑科技’。”
两小时后,王工带着一群老技工冲进数据中心,手里抱着泛黄的密码本:“当年我们用《毛泽东选集》做密钥本,现在就用它来破译现代数据!”
当临江重工的智能起重机数据被重新编码为《论持久战》的页码组合时,境外黑客陷入了混乱。监控画面显示,对方的解密程序不断报错,最终死机。
“这叫‘以红制黑’。”林砚秋看着恢复正常的数据流,转头对目瞪口呆的年轻工程师说,“有时候,最古老的智慧,才是最锋利的武器。”
这场数据保卫战后,林砚秋决定建立政府主导的“工业数据银行”。在启动仪式上,某私营企业主担忧地问:“数据共享了,我们的商业机密怎么办?”
“数据银行会对数据进行脱敏处理,”林砚秋展示区块链存证系统,“而且,你们贡献的数据会转化为‘数据积分’,兑换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政策红利。”
首批入驻的37家企业很快尝到甜头:临江纺织厂用 anonymized 的挑花图案数据,换来了智能纺织设备的采购折扣;钢铁厂分享的炼钢工艺数据,帮助下游造船厂提升了焊接效率。
“这不是零和博弈,”林砚秋在企业家论坛上强调,“而是‘数据利他,产业利己’。当整个产业链变强,每个企业才能真正安全。”
然而,数据银行的成功引发了行业巨头的恐慌。某互联网平台通过大数据杀熟,对使用临江工业数据银行的企业提高佣金比例。林砚秋立刻约谈平台负责人:“你们这是在破坏公平竞争环境。”
“市场行为,无可厚非。”负责人耸耸肩。
“但市场不能没有底线。”林砚秋打开屏幕,展示平台利用数据垄断欺压中小企业的证据,“再这么下去,我们将启动反不正当竞争调查。”
最终,平台不得不降低佣金,并开放部分数据接口。林砚秋趁热打铁,推动建立“中小企业数据互助联盟”,让小企业也能抱团对抗数据霸权。
深夜,他在办公室整理数据银行的运行报告,发现传统企业上传的“红色技艺”数据访问量异常高。点开一看,竟是全球网友在下载挑花、刺绣等工艺的3D模型,用于虚拟服装制作。
“这是文化输出的新战场。”他笑着给周明薇发消息,“临江的挑花,正在元宇宙里盛开。”
回复很快到来:青源县的光伏数据也接入了数据银行,农民用积分换来了智能灌溉设备。数据有温度,才是好数据。
林砚秋望向窗外,数据中心的LED屏闪烁着蓝紫色的光芒,像极了青源县兵工厂遗址的星空投影。他摸出红军徽章,放在数据银行的LOGO旁——五星红芒与数据流的冷光相互交融,形成一种奇妙的温暖。
他知道,这场数据战争远未结束,但只要数据掌握在人民手中,服务于产业升级,就永远不会变成伤害的武器。而他,将继续守护这方“数字阵地”,让每个字节都流淌着红色的温度,每个代码都承载着产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