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红色IP升级
青源县兵工厂遗址的揭牌仪式上,林砚秋看着周明薇将“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的牌匾挂在石门上方,红绸落下的瞬间,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李怀林立正敬礼,胸前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与身后的红星交相辉映。
“现在,请大家跟随讲解员进入基地。”周明薇做了个“请”的手势。
与传统博物馆不同,入口处没有玻璃展柜,而是设置了VR眼镜领取点。游客戴上眼镜后,立刻“穿越”到1934年的兵工厂:戴着斗笠的红军战士正在铸造子弹,童工“小铁蛋”抱着图纸跑过,背景音里传来敌机的轰鸣。
“这是‘沉浸式历史课’,”林砚秋向省文旅厅厅长介绍,“每个游客都会领到一个虚拟身份,可能是工人、护士,甚至是传递情报的交通员。”
厅长摘下眼镜,眼眶微红:“我刚才扮演的‘老张’,最后为了保护图纸牺牲了。这种体验,比任何说教都有力量。”
兵工厂深处的“秘密党课”区域,周明薇正在主持新党员宣誓仪式。誓词声在山洞里回荡,背景是投影出的漫天星斗,仿佛当年红军在星空下铸造希望的场景。
“我们特意选在这儿宣誓,”她对新党员们说,“因为这里的每块石头都听过誓言,每粒灰尘都藏着信仰。”
仪式结束后,林砚秋带着团队来到“红色文创实验室”。程序员们正在调试“兵工厂密档”推理游戏,游客需要破解摩斯密码、寻找隐藏线索,才能打开虚拟弹药箱。
“测试数据显示,”小陈展示平板电脑,“90后游客占比达到68%,他们给游戏的关键词是‘刺激’‘有意义’。”
“这就对了,”林砚秋点头,“红色教育不是灌输,是共鸣。”他拿起桌上的“红星钥匙扣”,上面嵌着兵工厂遗址的泥土,“这些文创产品的收益,全部用于资助烈士后代。”
当天下午,青源县与省军工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在兵工厂旁设立“退役军人技能培训基地”。周明薇在签约仪式上宣布:“我们要让拿过枪的手,学会造芯片;让守过边疆的人,守护新经济。”
首批参训的退伍军人中,王铁蛋戴着VR眼镜学习无人机操作,屏幕上显示的是石河镇的光伏小镇。他转头对林砚秋说:“当年在部队开坦克,现在开无人机给蔬菜打药,这转业转得值!”
深夜的兵工厂遗址,林砚秋和周明薇坐在“星空剧场”,观看游客们用手机灯光拼出的红星图案。她忽然指着人群中的一对父子:“看,那个孩子在给父亲讲兵工厂的故事。”
“这就是传承。”林砚秋笑了,摸出手机给苏明薇发消息,“带儿子来看看吧,他不是想当‘地道英雄’吗?这里有真正的英雄故事。”
手机很快回复:“周末就来,儿子说要给‘林叔叔’和‘周阿姨’带野葱炒鸡蛋。”
周明薇看完消息,从公文包掏出袋炒花生:“尝尝,我妈炒的,比食堂的好吃。”两人坐在台阶上,看着星空下的兵工厂,听着远处游客的笑声,忽然觉得所有的硬仗都值得。
“你说,”周明薇忽然开口,“等我们老了,会不会有人在这儿讲我们的故事?”
“当然会,”林砚秋剥开颗花生,“他们会说,曾经有两个人,为了让红色永远年轻,拼尽了全力。”
星空下,兵工厂的红星灯永不熄灭。林砚秋知道,红色IP的升级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当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能触摸、能感受、能参与的鲜活存在,信仰的火种就会在更多人心中燃烧。
这,就是他和周明薇共同守护的“红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