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百强县冲刺

铁肩 萱盈奕 3030 字 2025-05-14 17:04

第二十九章 百强县冲刺

青源县的夏夜闷热难耐,林砚秋站在县政府大楼的露台上,俯瞰着全城灯火。办公桌上的百强县入围指标测算表被风吹得沙沙作响,GDP总量、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城镇化率等数字像跳动的火焰,灼得他眼眶生疼。全县上下己经冲刺了三个月,却在高新技术产业一项上卡了壳——占比仅1.2%,远低于入围门槛的5%。

“林县长,”小陈抱着文件跑上来,“省科技厅推荐的几家企业都拒绝了我们的邀请,理由是‘县域缺乏创新土壤’。”

“土壤是靠人耕出来的。”林砚秋摸出手机,拨通了省党史研究院的电话,“张院长,还记得我们发现的红军医疗窖藏吗?我们想开发VR党史教育系统,您能帮忙牵线吗?”

三天后,他带着团队赴省城招商,在高新技术企业推介会上,当PPT切换到红军洞的VR建模时,台下发出阵阵惊叹。林砚秋趁机展示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案:“我们不仅有厚重的红色资源,还有敢闯敢试的创新决心。”

某科技公司CEO举手提问:“项目很有意义,但青源县能提供什么支持?”

“三样东西:”林砚秋竖起手指,“一是政策特区,你们可以在这里做任何合规的创新尝试;二是红色IP独家开发权;三是——”他解开西装,露出里面的红军徽章,“一个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的合作伙伴。”

推介会结束时,三家科技企业当场签订意向协议。返程的车上,小陈兴奋地说:“林县长,您这招‘红色科技’太绝了!”

“不是我绝,”林砚秋望着窗外飞驰的青山,“是历史绝。当科技遇到红色,就能产生最动人的化学反应。”

回到县里,他亲自挂帅成立“红色数字研究院”,将红军洞、野战医院等遗址转化为VR体验项目。在技术攻坚的日夜里,他和程序员们一起吃泡面、睡办公室,终于在百强县评审前一周,推出首款“重走长征路”VR系统——用户戴上眼镜,就能穿越到1934年的青源县,跟随虚拟红军战士突破封锁线。

评审组实地考察那天,林砚秋带着他们走进研究院。一位专家戴上VR眼镜后,激动地摘下设备:“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展示,而是让历史‘活’了过来!”

“我们的目标,”林砚秋说,“是让每个来青源县的人,不仅能看到红色遗址,还能‘触摸’历史,‘感受’信仰。”

最终评审会上,青源县以生态指标全省第一、红色产业特色鲜明的优势,成功入围全国百强县。消息传来,全县沸腾,石河镇的村民们敲锣打鼓送来锦旗:“红色筑魂,绿色富民”。

在庆功会上,林砚秋却没有上台。他悄悄来到水泥厂遗址,如今这里己变成“红色枫林公园”,当年种下的小树苗长成了郁郁苍苍的林子。李怀林老人坐在石凳上,望着远处的红军洞:“当年俺们连打下山头,班长说‘这是为了后人能睡安稳觉’,现在你做到了。”

“是全县老百姓做到了。”林砚秋摸出红军徽章,别在公园的指示牌上,“这个百强县,不是我们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深夜,他在办公室接到省委组织部电话:“砚秋同志,组织上考虑让你担任青源县县长……”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响起鞭炮声。林砚秋走到窗前,看见县城的夜空被烟花照亮,石河镇方向的群山轮廓清晰可见,红军洞的灯光像一颗永不熄灭的星星。

手机震动,苏明薇发来全家福,儿子举着写有“百强县小功臣”的牌子。他笑了,回复:“下一个目标,是让青源县成为‘最有信仰的百强县’。”

月光洒在办公桌上的红军徽章上,五星的棱角分明如刃。林砚秋知道,成为百强县只是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前方——青河集团的残余势力仍在暗处窥伺,神秘的红军兵工厂遗址尚未找到,而他肩上的担子,只会越来越重。

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是军人,是党员,是青源县的守护者。只要有红色基因在,有绿色发展在,有老百姓的信任在,他就能在这片土地上,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守护住属于青源县的荣耀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