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数据神话

铁肩 萱盈奕 3132 字 2025-05-14 17:04

第十八章 数据神话

石河镇的清晨被旅游大巴的轰鸣惊醒,林砚秋站在镇口的古槐树下,看着第32辆大巴碾过青石板路,眉头越皱越紧。树皮上新增的划痕记录着今年的游客量——突破80万,比去年增长210%,但树下的青苔被车轮碾得稀碎,露出底下暗红的土壤,像道永不愈合的伤疤。

“林书记,”文旅办主任举着报表追上来,“省统计局刚发了喜报,咱们镇旅游收入破亿了!县招商局说要搞‘庆功宴’……”

“庆功?”林砚秋打断他,蹲下身捡起片被踩烂的银杏叶,“知道这棵树多少岁吗?三百二十七年,比咱们镇政府大楼还老。”他抬头望向远处的民宿群,白墙红瓦间夹杂着挖掘机的长臂,“让施工队立刻停工,古树周围三十米设隔离带。”

主任面露难色:“可是红旅集团的民宿工期……”

“我不管什么集团,”林砚秋掏出手机点开监控画面,青河上游的民宿排污口正往河里排白色泡沫,“再不停工,我就把这些画面发给省环保厅。”

当天下午,镇政府会议室里,红旅集团代表拍着桌子:“林书记这是要断我们财路?”

“断的是污染的路。”林砚秋将水质检测报告摔在桌上,氨氮超标2.3倍,“你们承诺的污水处理设备呢?”他指了指窗外正在给游客拍照的网红打卡点,“别以为换个‘红色民宿’的牌子,就没人知道你们在干什么。”

散会后,小陈抱着新收的投诉信进来:“又有七户村民说井水变味了。”

“安排他们暂时去镇招待所住,”林砚秋揉了揉眉心,“通知各村护林员,今晚开始轮班巡河。”他摸出《石河镇志》,翻到“生态篇”,上面用红笔圈着1958年过度砍伐导致的泥石流记录,“历史的教训不能忘。”

深夜,林砚秋独自来到青河源头。月光下,他看见几个黑影正在安装新的排污管道,立刻掏出执法记录仪。对方发现他后拔腿就跑,却被树根绊倒——是民宿老板的小舅子。

“林书记,我就是个打工的……”

“打工的会带液压钳?”林砚秋扫过对方背包里的工具,“说,是谁让你们偷排的?”

对方颤抖着掏出手机,相册里存着红旅集团区域经理的微信语音:“趁晚上没人,把管子接进青河支流。”

凌晨三点,林砚秋在办公室写情况汇报,忽然听见窗外传来汽车声。他掀起窗帘,看见红旅集团的商务车停在镇政府门口,有人往传达室塞了个信封。

信封里是叠得整齐的现金,和一张纸条:“小事化了,大家发财。”

他冷笑一声,将信封锁进保险柜——这是今年收到的第37次贿赂。手机震动,苏明薇发来消息:“今天在医院给个旅游团的游客看病,他们说石河镇美得像画,就是人太多了。”

林砚秋望向窗外,民宿的霓虹灯在夜空中闪烁,与远处红军洞的篝火遥相辉映。他摸出笔记本,写下:“旅游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越稳越好。明天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游客限流方案。”

清晨的村民代表大会上,红旅集团代表试图煽动民意:“限流就是断你们的财路!”

“财路重要,还是青河的水重要?”林砚秋站在晒谷场上,身后是全镇48名护林员,“我算了笔账:如果继续这样搞,三年后青河会变成臭水沟,五年后古树会死绝,十年后游客不会再来。到那时,你们的子孙后代怎么骂我们?”

会场沉默片刻,赵桂花站起身:“俺支持林书记,俺孙子昨天喝了井水拉肚子……”

“俺也支持!”“不能要钱不要命!”

最终,村民代表以92%的支持率通过“生态承载预警方案”。林砚秋看着表决结果,想起在部队时制定作战计划的场景——同样需要预判风险,同样需要说服战友,不同的是,现在他守护的不是某片阵地,而是整个家园。

当天下午,镇政府门口竖起新的电子屏,实时显示游客量、水质数据和古树监测值。林砚秋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忽然想起旅长曾说的话:“真正的胜仗,不是消灭多少敌人,而是保护多少百姓。”

他摸出红军徽章,放在电子屏前——五星红芒与数字光芒交相辉映,像极了当年边境线上的界碑,在风雨中岿然不动,诉说着守护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