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凝香问世,初探门路

言出必行,这是苏月卿两辈子都刻在骨子里的准则。

第二日,天还未亮,她便己起身。没有惊动尚在熟睡的沈修竹,苏月卿独自来到府里一处僻静的、早己闲置的耳房。

她己吩咐人将这里收拾干净,充作她暂时的工坊。

石桌上,早己备好了笔墨纸砚。

苏月卿凭着前世的记忆,提笔飞速写下两张方子。那上面的每一种香料,每一种药材的配比,蒸馏的火候,乃至皂化的时间,都清晰得仿佛昨日才亲手做过一般。

方子写好,采购原料的事情便交给了信得过的沈忠。不过三日,第一批“凝香露”和“美颜皂”,便在苏月卿亲手的调制下,问世了。

那凝香露,装在小巧的琉璃瓶中,澄澈如水,只需一滴,便有清冽的兰花香气悠悠散开,似有若无,勾人心弦。

而那美颜皂,则被苏月卿做成了温润的玉璧形状,通体奶白,细腻光滑,散发着淡淡的乳香与草药芬芳,远非市面上那些粗糙的皂角可比。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当晚,苏月卿将这两样成品摆在沈修竹面前时,他不禁眼前一亮。

“好香,好东西!”他由衷赞叹,随即又有些迟疑地问道,“夫人,我们下一步……当真要去那魏相夫人的寿宴上,行此险招吗?”

“不。”

苏月卿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

她摇了摇头,那双洞悉一切的凤眸里,闪烁着冷静的、属于商人的精明。

“魏相夫人寿宴,鱼龙混杂,我们初出茅庐,根基未稳,若贸然前去,一旦被有心人盯上,反倒容易落了下乘。”

“我们的第一步,要走得稳,更要走得巧。我们要找的,不是一个买家,而是一个‘引子’。”

“一个能让我们的东西,一炮而红的引子。”

她看着沈修竹,缓缓说出了一个名字:“你觉不觉得,翰林院的掌院学士夫人,张夫人,是个极好的人选?”

沈修竹何等聪慧,稍一思索,便抚掌称妙!

“夫人英明!张学士为人清正,在文人中声望极高。张夫人亦是书香门第出身,品味高雅,最是瞧不上那些浮华俗物。若能得她青眼,经她的口传扬出去,远比我们自己叫卖要强上一百倍!”

“正是此理。”苏月卿赞许地点点头,随即又道,“但如何送,也是一门学问。”

她从妆匣中取出一个古朴雅致的紫檀木盒,将玉璧状的美颜皂小心放入。又取过那瓶凝香露,为它换上了一个更为精致的白瓷瓶。

“首接送礼,太俗,也辱没了这东西的格调。”

苏月卿抬眼,看向自己的夫君,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所以,这第二步,便要看你的了,我的探花郎。”

“这东西,得有个雅名。”

“还需你,为它写一首配得起它身价的诗。”

沈修竹瞬间明白了她的用意。

这,便是她说过的,让他来做“脸面”!

他按捺住心中的激荡,沉吟片刻,目光落在那两样东西上,灵感泉涌。

“这皂,温润如玉,便叫‘玉凝膏’。至于这香露……”他闻了闻那清雅的香气,脱口而出,“暗香疏影,如何?”

“好名字。”苏月卿的眼中,终于露出了真切的笑意。

沈修竹更是兴致大发,当即铺开纸笔,笔走龙蛇,一挥而就:

“瑶台玉屑凝成膏,洗尽铅华胜香醪。更有暗香随风至,不教人间识花朝。”

诗成,墨落。

夫妻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

次日午后,沈修竹带着那份精心包装的礼物,登上了掌院学士府的大门。

他用的名头,是“请教学术问题”。

张学士见他来访,十分欢喜,拉着他在书房谈论学问,相谈甚欢。

临走之时,沈修竹才状似不经意地,将那个紫檀木盒奉上。

“学士大人,学生还有一不情之请。”他拱手道,脸上带着几分读书人的腼腆,“这是内子闲来无事,胡乱摆弄出的些许玩意儿。并非什么贵重之物,只是内子仰慕师母己久,特命学生带来,聊表敬意,还望师母莫要嫌弃。”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不提价值,又不露商业痕迹,只说是妻子手作的闲趣之物,尽显风雅脱俗,让人无法拒绝。

张学士果然不疑有他,笑着收下:“你夫人有心了,我代她谢过。”

当晚,张夫人沐浴时,便试了那块“玉凝膏”。

只轻轻一搓,便起了细密绵软的泡沫,洗在身上,只觉肌肤从未有过的光洁滑腻,那股淡淡的乳香更是沁人心脾。沐浴过后,她又在帕角点了一滴“暗香疏影”,那空谷幽兰般的香气,竟让她一整晚都心绪安宁。

次日,恰逢几位官夫人约她一同去护国寺上香,回来后便在她府中办了个小小的茶会。

席间,一位吏部侍郎的夫人,正炫耀着自己新得的一支南海珍珠钗,引来一片艳羡。

张夫人只是抿唇一笑,不紧不慢地从袖中取出一块雪白的手帕,递给众人传看。

“姐妹们闻闻,我这帕子上的香,可能闻出是何花所制?”

众人凑上去一闻,都觉此香清雅绝伦,却又说不出究竟是何种花香,纷纷摇头。

吏部侍郎夫人更是好奇道:“张姐姐,你这定是御赐的宫中秘香吧?我竟从未闻过。”

张夫人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神秘笑容。

“这可不是宫里的东西,而是昨日翰林院的沈探花,代他夫人送来的一点小心意。此香名为‘暗香疏影’,据说是沈夫人取晨间带露的白兰,配上七种秘制香草,亲手蒸馏而成。沈探花还特地为此赋诗一首呢!”

说着,她又将那首诗念了出来。

“瑶台玉屑凝成膏,洗尽铅华胜香醪……”

在座的夫人们,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

比起单纯的金银珠宝,这种由才子佳人联手创作的、带着风雅故事的奇物,才更能彰显身份与品位啊!

“那诗里说的‘玉凝膏’又是何物?”一位夫人急切地问道。

张夫人笑道:“那更是个宝贝,我昨夜试过,用后啊,只觉得这身皮子都滑嫩了不少。只可惜,沈夫人说,此物制作繁复,每月最多只能得个二三十份,金贵得很呢!”

这番话,更是勾得一众贵妇心痒难耐。

……

效果,比苏月卿预想的还要好。

不过一天时间,消息便传遍了京城大半个贵妇圈。

第二天一早,沈府门前,便史无前例地热闹了起来。

各府管家送来的拜帖,几乎堆满了门房的整张桌子。帖子上无一例外,都旁敲侧击地探问,能否求得一两份那传说中的“玉凝膏”和“暗香疏行”。

沈忠拿着那厚厚一沓拜帖,手都在抖,激动得语无伦次:“姑爷,夫人……我们……我们这是……发了?”

沈修竹看着这番景象,心中也是激荡不己。

他看向身旁依旧平静淡然的苏月卿,眼中是满满的、毫不掩饰的敬佩与爱慕。

苏月卿接过拜帖,随手翻了翻,然后将其中大半都丢到了一旁。

“这些与魏相一党走得近的,一概不理。”她淡淡道,从中抽出了几张,“只回这几家与我们有益无害的。告诉他们,三日后,府上开一场小小的品鉴会,东西不多,价高者得。”

至此,第一步营销,大获全胜。

他们不仅解决了迫在眉睫的经济危机,更重要的是,他们用一种最高雅、最体面的方式,成功打入了京城真正的核心社交圈。

这条“以商入局”的崛起之路,终于,正式开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