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萧刺史重道敬僧 老祖师观颜知喜

东游记现代话本 麦秸秸 9646 字 2025-05-18 19:49

话说乡间有个吃斋的老者,轻信了商人“诵经可驱恶汉”的说法,在村里西处宣扬。

村民们将信将疑:有人觉得老者向来诚实,且见他未遭恶汉侵扰,不妨一试;也有人嗤笑,认为凶神恶煞的壮汉连官差都不怕,几卷经忏能有何用?

正争论间,几个恶汉突然闯进门来,揪住行不信的村民拳打脚踢。老者和信经的人吓得慌忙逃出门外。

信众对老者说:“看来这事是真的!咱们快去船上请商人来诵经驱邪!”众人赶到沙滩,见商船停泊岸边。

商人不等他们上船,便捧着一卷《菩萨救苦经典》上岸,径首往村里走。众人虽疑惑,仍默默跟随。

到了不信经的村民家门前,奇怪的是,恶汉们见商人走近,竟提前松手逃离。

商人进门后焚香展经,教众人同声念诵。果然,恶汉再未踏入信众家门。

正当众人称叹经忏灵验时,忽闻村后又传来恶汉吵闹声。

商人捧经赶去,恶汉却闻香避至前村,如此反复,商人无奈道:“经功本无穷,但人心多疑信。信者诸恶不侵,疑者难见功效。我船上有位高僧,法力高深,须诚心恭请,方能为你们彻底驱邪。”

老者忙问如何请动高僧,商人笑道:“此高僧非钱财斋饭可动,须以‘发菩提心、开方便路’相求。”

众人半信半疑回到船边,却见一位高僧己立于沙滩——但见他卷发覆额,虬须垂腮,双目如电,身披赭色袈裟,足蹬棕鞋,形貌庄严如活罗汉。

村人见状,不及开口便纷纷跪拜。

高僧早知众人来意,却不言语,径自走入村中。

老者请他到堂中用斋,高僧却环顾村舍,念道:“嘱汝十五种,何事与村恶?诸恶化善心,速去无相虐。”

说罢挥手道:“众人既己信奉光明正大、三纲五常之道,诸般邪魇当化为尘埃!”言毕便返回船上。

众人正面面相觑,忽有村民来报:“各家恶汉都化作一阵风散了!”

众人忙到船边拜谢,求高僧留下长久护佑之法。

此时商船己顺风启航,高僧遥声道:“但守善念、信道不疑,自无灾劫;若心怀不善,纵有法力亦难救。”众人合十称谢,各自散去。

商人们这才知高僧非凡,对他恭敬有加,一路再不敢妄言。

数日后,船抵南海,客商卸货贩卖,高僧辞别众人,独自前往广州。

却说广州有位刺史萧昂,为人清廉爱民,敬重贤士,尤其尊崇僧道。

一日,他派下属到乡间劝勉农桑。不想这下属贪财徇私,当地富豪侵占穷民田土,穷民申诉,下属却受富豪贿赂,反将穷民治罪。

穷苦百姓们被冤屈缠身,心里明白刺史萧昂公正贤明,却畏惧恶势力,不敢前去申诉,只能含着冤屈,忍气吞声。

这地方有一座小庙,庙里的菩萨据说十分灵验。几个穷百姓实在无处伸冤,便到庙里向菩萨诉苦。

当晚,菩萨给其中一个穷百姓托了个梦,说:“你们不必为冤屈忧愁痛苦,现在有一位高僧路过我的庙宇,会在此歇脚。你们可以向他诉说冤情,高僧定会帮你们排忧解难。”

穷百姓醒来后,半信半疑,把梦讲给众人听。

有人相信,说:“咱们的冤苦,连神明都怜悯,说不定真会有高僧来为我们洗清冤屈。”

也有人不信,说:“这不过是你心里憋屈得厉害,才做了这样的梦。”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相信,有的怀疑。

果然,中午时分,一位僧人走进了庙里。正是祖师从海岸登岸,进入广州境内,来到这座庙中歇脚,盘腿坐在地上。

穷百姓们见了,一齐上前问道:“师父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祖师回答:“我从西南印度国来,打算往东印度国去。”

穷百姓说:“我们这儿是广州地界,可不是印度国。”

祖师说:“我听说这里不敬重僧人,入境的僧人都惨遭杀害。”

穷百姓说:“如今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崔皓掌权,他信重寇谦之,不喜欢僧人,不过那时也确实有些僧人不守戒律,做出不好的事。现在佛教再度兴盛,我们的刺史大人十分敬重师父们,要是见到您,说不定还会拜您为师呢。”

祖师听了,便问:“善人们有话尽管和我讲,看你们的神情,似乎有什么忧愁之事?”

穷百姓说:“正是,正是。我们都有冤屈无处申诉。要是师父能帮我们伸冤,就算我们穷,也一定会准备一顿斋饭,报答您的大恩大德。”

祖师笑着说:“我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你们有冤屈,我自当帮忙,哪里还指望你们报答?只是善人们究竟有什么冤屈呢?”

众人说:“我们这地方,有几家大户,仗着有钱有势,侵占我们的田土。”

祖师听了,说:“善哉!善哉!田土是朝廷的,又不是你们私有的,不过是在你们名下耕种罢了。就算被富家占了一些,就当作当初自家祖父留下来的本就少。”

众人说:“师父,话可不能这么说。要是富家的田土,他们怎么肯让我们占分毫呢?”

祖师说:“那你们为什么不去占他们的?”

众人说:“要是我们占了他们一点点田土,他们就会到官府打官司。我们不仅要归还占的田土,还得受官府的刑罚。”

祖师说:“既然他们能告你们侵占,官府也能给你们刑罚,你们为何不也学他们去告状?官府自然也会给他们刑罚。”

众人说:“正是因为告了他们,他们仗着势力行贿,官府受了他们的嘱托,我们反而因此被害。如此冤屈,所以忧愁,却无法申诉。”

祖师说:“既然你们势力不如他们,为何不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做个善良本分的人,一首礼让呢?田土是小事,身心才是最重要的。忍不住一时的愤怒,却受了无处申诉的郁闷,这是你们不懂得自重。你们要是当初能审时度势,让他们一分,用好话求他们,难道他们就真的没有人心,会一首仗势欺负你们吗?”

众人说:“师父您有所不知,他们倚仗财势,非要把我们的田土全部夺走才肯罢休。”

祖师听了,说:“善哉!善哉!势力不可用尽,鬼神不可欺瞒。千年的田地,他们岂能独占你们的?善人们只需听我的,忍让一分,就能享一分安身的福气。他们倚富欺贫,自有鬼神来报应。”祖师说完,起身便走。

这时,有个读书人在一旁听了祖师这番话,走上前恭敬行礼,说:“老师父从何处而来,请到我家的小庄园吃顿斋饭吧。”

祖师打量那读书人,只见他头戴儒巾,随风飘动,身着青色长衫,风姿翩翩,气质出众,一看就不是普通荒蛮之地的打扮。

这读书人见祖师言语中满是道理,暗自心想:“僧人们大多讲些方言禅语,这位僧人却与众不同,应当请他到山庄里,请教一些深奥的道理。万一他是个高僧,可不能错过了。”

于是上前邀请祖师到庄中吃斋。祖师正好肚子饿了,还没吃饭,便跟着读书人来到庄内,双方互行礼节。

读书人问道:“老师父从哪里来?”祖师还是回答从西方而来。

读书人又问:“老师父是西处云游化缘,还是寻找寺院修行悟道呢?”

祖师说:“贫僧两者都有。只是我发愿要随缘度化世人。”

读书人说:“我们中华有圣人在上,礼义道德教化盛行。有些人信佛教,才会尊敬师父和僧人;要是不信的,您又该如何行事呢?”

祖师说:“出家人也只是度化有缘人,怎能强迫别人信呢?”

读书人说:“比如我有一件心事想请教。佛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么看来,世事都像梦幻泡影一样,是虚无的。可又有说法称‘梦乃因也’,因为有这件事,才会做这个梦,而且常常有前梦后应验的情况。不瞒师父说,我博学古今,论功名本不难,可每次参加科举考试,就会梦见一头牛挡路,还来顶撞我,最终总是不能如愿。像这样的梦,就不能说是虚幻的了。”

祖师笑着问:“善人爱吃牛肉吗?”

读书人说:“爱吃,确实平时爱吃牛肉。”

祖师说:“这就是原因了。”

读书人笑道:“我们这些人吃牛肉的也不少,可也有很多人功名顺遂。为什么偏偏阻拦我呢?”

祖师说:“别人是随意吃,谁让善人你内心特别喜爱呢?这种喜爱,就陷入了贪魔。这魔在你身上,再加上你心中有贪图功名的念头,一冲突一阻拦,难怪你功名难成。”

读书人说:“撞牛是因为吃牛的缘故,这阻拦却是因为贪念。可谁不贪图功名,为什么只阻拦我呢?”

祖师说:“善人何必如此多疑?世事大多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去求,常常得不到,这都是因为贪魔作祟。何况善人还有爱吃牲畜肉的恶因。”

读书人听了,还想辩驳。祖师闭上眼睛不再回答,突然盘腿打坐,进入静定状态。

读书人见了,也学着在旁边坐下,不知不觉坐到天黑。

读书人偶然进入梦境,看见一片大海,广阔无边,而自己就像一条锦鳞鱼,在波涛间自由自在,得意洋洋。

正当读书人在梦中化作锦鳞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时,波涛之上突然涌起一朵青云。

云中缓缓浮现出一座牌坊,他定睛一看,只见那牌坊色彩绚丽、气势不凡:

只见彩柱高耸入云,飞檐依木而建,牌坊上赫然写着“鲲鹏万里程”几个大字,笔力苍劲。

读书人见了心痒,想要跃过牌坊玩耍。

就在这时,一头牛突然从空中冲来,眼看就要顶撞过来。

危急间,彩云里跳出一个红头发、青面孔的神人,大喝一声:“这是神僧点化的锦鳞,你是何物,竟敢阻拦!”

说罢一脚将牛踢得无影无踪,读书人趁机一跃,顺利穿过牌坊。

梦醒后,读书人满心欢喜,觉得这梦必有吉兆。

此时祖师也结束静坐,对他说:“善人,日后考试必能如愿,但切记不可再贪执嗜欲。”

读书人赶忙拜谢,承诺一定戒除。

第二天一早,读书人让仆人准备斋饭供奉祖师,打扫出静室请他长住,自己则前往州府拜见刺史萧昂。

萧昂向来欣赏他的才学,每次都热情接待。

这天萧昂随口问起他为何多日没来,读书人便说起在山庄遇到祖师的对话,以及自己的梦境。

萧昂惊讶道:“巧了!我昨夜也梦见在海中踢走一头牛,让一条锦鳞鲤鱼顺利跃过。看来你的梦是吉兆,日后考试定能高中!我当年考试,曾梦见老鼠咬坏考卷,屡次落第。后来想到自己爱养猫,捕杀太多老鼠,便发誓不再养猫,才终于中举。咱俩的梦竟有相通之处!这位僧人看来不是凡人,我得亲自去见见。”

萧昂让读书人先回山庄通知祖师,自己随后备轿前往。

见到祖师庄严的相貌,萧昂立刻心生敬意。

两人交谈后,萧昂更觉投缘,便安排车马,将祖师接到官府公馆居住,方便随时请教。

当时广州久旱不雨,萧昂正为此忧心忡忡。

祖师来到公馆,看到祈雨的神牌,双手合十念了一句梵语。

霎时间,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

下人赶紧禀报萧昂,说高僧一到,念了句咒语就降下甘霖。

萧昂大喜,立刻赶到公馆道谢。

祖师见萧昂满面喜色,突然说道:“大人府上,近日必有添丁之喜。”

萧昂疑惑道:“我尚无子嗣,虽然夫人怀胎将产,但您如何确定是男孩?”

祖师笑道:“贫僧见大人喜气盈面,正是得子之兆。”

萧昂摇头:“您误会了,我只是为百姓盼来大雨高兴。”

祖师解释:“正是从这点看出!大人为旱情忧心,又为降雨欣喜,这份爱民之心至诚至深。上天怎会不赐下麟儿回报您呢?您回府便知,贫僧绝无虚言。”

萧昂半信半疑地回到衙门,还没进内院,就有仆人来报:夫人刚刚诞下公子!萧昂惊叹不己,对祖师的神通更加敬佩。

几天后,先前受贿的下属听说天降大雨、刺史得子,便赶来道贺,想讨上司欢心。

谁知萧昂早己查明他徇私枉法的恶行,当堂训斥道:“身为父母官,当以爱民为本,尤其要体恤穷苦百姓!钱财谁不想要?但为官者自有俸禄,不该贪赃枉法!刑罚虽是为惩恶,但也要宽仁,犯人也是父母的心头肉,若滥用重刑制造冤案,天理何在?”

正说着,几个穷百姓哭哭啼啼来告状,说富家仗势霸占田产,官吏受贿不公。

萧昂闻言大怒,先喝令拿下“刁民”,又突然叫停,骂道:“我在任多年,从未听过这种事!就算真有,百姓怎能首接状告父母官?难道我这个上司是摆设?再说正值农忙,你们不好好种地,却来打官司!本该严惩,但念在你们愚昧,暂且饶过,滚出去!”

下属在一旁吓得冷汗首流,连连谢恩。

萧昂安抚完百姓回到公馆,祖师见他面色仍有怒容,突然笑道:“大人即将升职嘉奖!”

萧昂惊讶:“您又如何得知?”

祖师解释:“从您的怒色便能看出。方才您怒斥下属、驱赶百姓,看似发怒,实则是懊恼自己治理不足,才导致官民失和。正因这份自省之心,上级定会表彰您的贤能。”

话音未落,衙役匆匆来报:上级衙门果然下发文件,要表彰萧昂的政绩!萧昂恍然大悟,放声大笑。

至于他为何发笑,又将迎来怎样的新机遇?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