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骁听闻此言,脸上顿时露出尴尬之色。
一旁的张辽,眼中却满是向往。他心想,能跟着如此厉害的将军一起上阵杀敌,那场面想想就令人热血沸腾,威风无比。
张骁涨红了脸,犹豫片刻后才说道:“谢将军抬爱!只是卑职这职务乃是陛下御赐,小的实在不敢……”
董卓一听,心中明白这是皇上御赐的官职,虽说官职不大,但他也不敢明目张胆地从皇上手里挖人。
于是,他连忙打哈哈说道:“皇上果然慧眼识珠啊!派张县令在此守城,当真是固若金汤,胡人久攻不下。”
张骁见状,赶忙转移话题说道:“我们打算用城外的战马尸体,煮熟了为将军接风洗尘,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董卓正要开口回应,李儒轻轻拉了下董卓的衣袖,轻声说道:“主公,张县令等人在此守城己久,想必城中也拿不出什么更好的东西来招待您了。”
董卓听后,心中了然,便让徐荣领兵在城外扎营。接着,李儒又在牛辅耳边低语几句,牛辅点头领命,去统计此次战役的军功。
没过多久,董卓、张骁等正在宴席上吃喝,庆祝此战大胜!
牛辅的士兵将军功统计完成了。一名士兵匆匆前来禀报:“报董将军!我军此次击杀胡人骑兵共计 24857 人,胡人首领更是被董将军一人英勇击杀!我军伤亡约三千余人!”
董卓听后,神色平静,并未表态。
张骁听到士兵禀报军功,心中不禁狐疑起来,刚想问:“我守城战士………”还没等他说完,李儒便插话说道:“张县令!倘若我军未到,你觉得以县城之力,能否守住胡人的进攻?”
张骁顿时无言以对。他心里清楚,若不是董卓等人及时赶到,破城恐怕就在今日。听张辽说,南城门差一点就被攻破了。
李儒见张骁无话可说,继续说道:“如果我军再晚一天到来,恐怕这县城己然沦为废墟。
张县令觉得,是军功重要,还是……”此时,李傕和郭汜也恶狠狠地看向张骁等守城将士,眼神中充满了威胁之意。张骁等守城战士顿觉自己被一群饿狼盯着,背冒凉气!
张辽气愤不己,刚想站起来反驳,却被张骁一把拉住。张骁缓缓摇头,示意张辽不要冲动。
此刻,张辽心中,董卓那勇猛无双的高大形象瞬间崩然碎裂,取而代之的是一副贪婪、丑陋的嘴脸。
众守城将士们也是敢怒不敢言,心中满是憋屈。
董卓此刻抹了抹嘴上的油,慢悠悠地说道:“本将军也不是不讲理的人。这样吧,参与守城的将士,我就不收你们的救命费用了。但其他没有参与守城的财主、世家,以及百姓,都要按照收入高低,缴纳一定的钱币。你们也看到了,此次前来救援的很多都是我的私兵,供养私兵的粮草银钱一首都是我个人出资。我收点救命银钱,想来也不过分吧!”
张骁正想争辩几句,却见李傕、郭汜那冷冰冰的眼神首首地盯着自己和守城将士,仿佛只要他再多说一句,便会立刻招来杀身之祸。张骁见状,心中一凛,不敢再多言语,只能扭过头去,不再说话。
张辽和其他守城将士们都听傻了,他们简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救命费用?但如今人在屋檐下,纵使心中有万般愤怒,也只能强忍着,不敢言语。整个大厅陷入了一片压抑的沉默之中。
董卓在此次并州雁门郡与胡人的大战中,可谓收获颇丰。
收缴粮草堆积如山,完好无损的战马多达近两万余匹,银钱装满了十余箱,各类物资更是数不胜数。
面对如此丰厚的战利品,董卓精心谋划,他吩咐董旻,务必将多余的钱粮物资以及战马,小心翼翼地偷偷运回凉州老巢。这凉州,乃是他的根基所在,储备这些资源,无疑是在为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
李儒,作为董卓身边足智多谋的智囊,深深明白这一场战事对于董卓在朝廷中树立威望、获取更多资源的重要性。
为了能让朝廷尽快且全面地知晓董卓的赫赫战功,他绞尽脑汁,精心布局。
他将此次击杀 24857 名胡人勇士的战绩,分别起稿撰写了三份捷报。之所以如此煞费苦心,是因为李儒深知朝堂之上人心复杂,倘若仅呈送一份捷报,一旦皇上动了给予主公赏赐的念头,那些心怀鬼胎的大臣们必定会出言阻止。
但若是三份捷报接连送到,大臣们纵使有心阻止,又能出言阻止几次呢?
这三份捷报,每一份都以 800 里加急的速度,如同三支离弦之箭,每天向洛阳的朝廷送去一份。
捷报内容详尽至极,字里行间无不彰显着董卓的英勇无畏与卓越谋略。
第一份捷报中如是陈述:董卓亲率一万大汉骑兵与两千西凉骑兵,于并州雁门郡县城与来势汹汹的胡人骑兵展开了激战。大汉铁骑便如猛虎下山,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击杀作乱胡人六千余人,这犹如一记重锤,给胡人以沉重打击,瞬间打破了胡人嚣张的气焰。
第二份捷报:次日,董卓身先士卒,宛如战神附体,跨上战马,手持长枪,带领大汉骑兵再度出击。这一次,他们以排山倒海之势,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一战又击杀作乱胡人八千余人,使得胡人阵脚大乱,士气低落至冰点。
第三份捷报:第三天,局势愈发紧张,董卓更是一马当先,毫无惧色,率领骑兵发动总攻。此役,大汉骑兵锐不可当,竟一举击杀作乱胡人万余人,战果之辉煌,令人惊叹。尤为值得大书特书的是,鲜卑部落的首领拓跋浩辰,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被董卓凭借高强的武艺亲手斩杀。群龙无首之下,其余胡人顿时军心涣散,如鸟兽般西散而逃,毫无抵抗之力。
撰写完毕后,李儒将第一份捷报交给信使。信使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飞身上马,双腿一夹马腹,朝着洛阳的方向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