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 章 煤炭灶

当晚,廖天与阿卓沉浸在爱意之中,大战了近一个时辰,首到双方都感到心满意足,才相拥着睡下。

第二天,韦氏、王彪、石磊和各大家族的族长按照约定,早早地来到县衙后厨。昨天打造的灶,黄泥差不多要干了,虽然还未完全干透,但并不影响使用。

廖天见众人都己到齐,便开始点火。他先用木柴把火点燃,接着放入煤炭。不一会儿,煤炭便熊熊燃了起来,神奇的是,屋内竟然一点烟都没有,而且火势很大。众人围在旁边,看着这个新奇的灶,眼中满是好奇。

如今太原县人口增多,山上的柴火被百姓割得所剩不多。大家心里都清楚,如果这个煤炭灶真的能代替柴火,那可就太好了,不仅能解决柴火不足的问题,这个冬天也不用再为了节约柴火而受冻了。

只见锅中的水在大火的烧煮下,很快就烧开了。

而且自从廖天加入煤炭后,就再也没有添加过其他燃料,灶中的火势依然旺盛。

廖天拿起用石头做的灶门,将灶门挡住,灶中的火势立刻变小;再把灶门拉开一点,火势又变大了些;随着灶门慢慢拉开,灶中的火势越来越大。

众人看到这一幕,都惊讶得合不拢嘴。大家的目光紧紧盯着灶中的煤炭,心里都在好奇这煤炭到底能烧多久。

期间,县衙的厨子在这个煤炭灶上做饭、炒菜、炖马肉,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一个时辰过去了,灶中的火势依旧没有减弱的迹象;两个时辰后,火势才稍微小了一点;首到烧了差不多三个时辰,煤炭才彻底烧完。

众人看着烧完的煤炭和这个神奇的煤炭灶,激动得不行。他们深知,只要有足够多的煤炭,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柴火的问题了。

韦氏、王彪、石磊和各大家族的族长,都用热切的眼神看着廖县令,眼神中既有敬佩,也有期待。

廖天迎着众人的目光,神色严肃地说道:“现在马上就是秋收时节,秋收和挖煤炭这两件事要放在第一位。我在此明确声明,煤炭资源只能属于县衙,任何人都不能私自开采。”

廖天扫视了一圈,见各大家族没有人提出异议,又接着说道:“烧这个煤炭必须要把烟排出去,所以一定要修这个烟囱。不然很容易中毒”说着,廖天指了指煤炭灶上的烟囱。

随后,他又对石磊说道:“石磊,你们几个以后帮别人打灶时,如果有百姓愿意学打煤炭灶,一定要耐心教会他们。咱们要尽快让所有百姓都用上煤炭灶,让大家都能受益。”

韦氏、王彪、石磊、铁牛等人听到廖县令的这番话,心里都清楚廖县令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都觉得跟着这样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廖县令,是无比正确的选择。

而太原县的百姓,能有廖县令这样的父母官,也实在是无比幸福。

各大世家虽然内心不太喜欢廖县令这种强势且事事为百姓考虑的为官方式,但如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众人在县衙吃过饭后,便各自散去,忙着去做自己的事。

韦氏和王彪、石磊等人都明白,趁现在粮食还没有成熟,得赶紧把煤炭厂搞起来,为接下来的日子做好准备。

凉州这边,因为董卓的回归,羌人的所谓“起义”很快就被董卓强力“镇压”下去。

董卓深知,凉州才是他的根基所在,于是,他在向朝廷送去捷报的同时,给何进送去了大量钱财,并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把并州刺史一职换成凉州刺史的想法。

此时,在洛阳的大将军何进,接到了董卓送来的钱财和他的请求。

何进心想,正好现在并州的丁原也投靠了自己,而且丁原在并州立下赫赫战功,成功把前往并州五原郡的胡人赶出了并州,还收回了光禄关。

何进琢磨着,看能不能把丁原扶植起来,让他成为并州刺史,这样自己在并州也能有一股可靠的势力。

于是,在朝廷上,何进多次上奏:“陛下,董卓迅速镇压凉州叛乱的羌人,为维持凉州的稳定立下大功。如今凉州局势初定,为更好地治理凉州,恳请陛下将董卓的并州刺史一职换为凉州刺史。再者,并州的丁原在抗击胡人入侵的战事中,战功卓越,击杀入侵胡人三万余人,且成功收回光禄关,稳定了并州边界。丁原忠心耿耿,能力出众,恳请陛下封丁原为并州刺史,以保并州长治久安。”

然而,张让站出来,恭敬地对皇上说道:“皇上,太原县令廖二和雁门县令张骁在抗击胡人一事上,同样功不可没。他们合力击杀入侵胡人近三万人,为大汉边疆安宁立下汗马功劳。况且雁门县令张骁还是您亲自点派的县令,其功绩不应被忽视,还望陛下明察。”

皇上听了两方的奏请,一时拿不定主意,便说道:“此事改日再议。”

另一边,廖天把自己泡的药酒给铁牛、雷破、牛猛、鲁霸天等人每人都喝了二两。几人喝完后,对这药酒的效果赞不绝口。铁牛满脸通红,兴奋地说道:“这酒的效果和上次那个汤水的效果相当,那方面的战斗力提升了一倍!”其他人也纷纷附和,都说效果相当不错。

廖天经过一番思索,觉得这药酒大有可为。他决定拿出两坛药酒,仔细过滤出药渣,准备送到洛阳,看看能不能想办法送进宫里,成为御酒。只要能把这酒的功效与名气打出来,到时候价格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想到此处,廖天把这药酒取名为“大补酒”,并派专人送两坛到洛阳,交给韩龙。他特意叮嘱韩龙,一定要想办法把这酒交给张让,并详细说明这大补酒的具体功效。

经过几天的马车长途运输,“大补酒”顺利送到了洛阳韩龙手中,韩龙也收到了大哥廖天的嘱托。韩龙不敢耽搁,立刻将“大补酒”送到张让手中,并把这酒的功效详细地跟张让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