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 章 修建水库

廖天一声令下,太原县和各个山寨中的青壮们纷纷响应,近两千人投入到挖地基和打石头的工作中。铁牛、鲁霸天等力大无穷的大汉更是首当其冲,加入打石头的队伍。

石磊确定好位置后,工程正式启动。他先指挥众人挖地基和开凿两边的山石,并仔细地画出石头需要打造的形状。铁牛、鲁霸天等人凭借着惊人的力气,将大铁钉一个一个用力钉到山石中,随着铁钉的深入,石头逐渐裂开,首到从山上成功打下。

随后,一百多个石匠接过这些大块石头,按照石磊画的样子,精心地将其打造成合适的形状。

在挖地基之前,众人先齐心协力把河水改道。人多力量大,一千人同时挖掘地基,仅仅三天就挖了 3 米深。而两边山体的凹槽,众人花了 10 天才顺利完成。

接着,石磊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人铺石头。每一块石头之间的上下左右都采用榫卯结构,几十上百块石头拼接在一起,严丝合缝,宛若一体。

大家看到这样的场景,眼中不禁露出希望的神情,仿佛看到了未来水源充足的美好景象。

百姓们干起活来也更有力气了,毕竟只要将这个水库建好了,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缺水的问题。廖天在百姓们心中的形象,也在无形中又拔高了许多。

廖天为了更好地监督工程进度,首接在山上搭了个木屋。他惊喜地发现,这山上的灵气还算浓郁。于是,白天他便和大家一起投身于修水库的工作,晚上则静下心来练习炼气功法。

近两千人负责打石头,一百多石匠将大块石头精心打造成小块成型的石头,一百多人负责搬运石头,几十人在石磊的精准指挥下安装卯石结构的石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坝基本两天就能增高一米。

大坝正下方留有两个圆形的流水口,等大坝建好后,将两个大圆石头滚过去就能堵住出水口,从而实现蓄水。

当大坝差不多有 15 米高时,廖天来到石磊面前,关切地问道:“石师傅!这个大坝高度差不多可以了吧?太高我怕承受不住!”

石磊思索片刻后说道:“这么高的话,水应该也够用了,可以让铁牛等人不用再打石头了!把剩下的石头用完,大坝还能再增高差不多一丈。”

于是,所有打石头的人都转而开始挖水渠,让水渠通向农田,为灌溉做好准备。

5 天后,整个大坝差不多达到了近 18 米高。大坝上的石头紧密相连,浑然一体,看上去丝毫不比钢筋水泥的大坝差。

铁牛、鲁霸天等百姓看着这壮观的一幕,心中满是感慨与自豪,个个热泪盈眶。他们齐心协力将两个大圆石头滚向出水口,出水口事先被打磨得很光滑,为了防止石头无法完全堵住,还特意用棉布垫住。最终,两个石头稳稳地将出水口牢牢堵住。

石匠们见到水慢慢储蓄起来,激动得跳了起来。为了表达内心对廖天的感激之情,他们在水库上的石头上刻下“廖县令水库”。

水库的两边靠山体处都设有几个放水口,在 5 米、10 米、16 米的位置各有一个。

每个放水口各由一块长方形巨石头控制,有点像城门口的吊龙石,可以拉起来。这样一来,即使在枯水期,也能通过控制放水口,让水流进水渠中,保障农田灌溉。

由于河道下游水被截断,不少鱼虾螃蟹显露出来。其中有鲤鱼、鲫鱼、草鱼、石斑等各种鱼类。廖天让百姓们将鱼抓起来,一部分放归水库中养起来,一部分养在之前挖好的水塘里,而河虾螃蟹则都抓来给大家加餐,让大家在辛苦劳作之余,享受一顿美味。整个太原县沉浸在一片欢乐而充满希望的氛围之中。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快要到种地的时节了。

在太原县城,韦氏将一切都安排得极为周到。

无论是城中居民,还是山寨中的众人,都纷纷投入到农忙之中。

就连远在龙首山的张辽、高顺等人,也被紧急召回参与种地。

不仅如此,并州黑风寨的兄弟们同样接到命令,开始忙着耕种。

霸天商会的老兄弟们深知大粪做肥料的好处,自从去年使用后,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如今,不管是太原县城,还是各个山寨,都挖有粪池,为庄稼施肥做好了充分准备。

同时,在低洼且靠近溪水的地方,大家都按照之前的规划挖了水塘蓄水,以备不时之需。

考虑到更方便种庄稼,山寨中的很多人都回到村子中居住,但并没有放弃山寨。

毕竟在战时或者胡人入侵时,山寨依然是他们的坚固堡垒。

而猛虎寨更是被当作第二城镇来打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自然不会被舍弃。

总之,所有人都积极参与到种地这项重要的农忙活动中。

经过十几天的蓄水,水库的水位达到了 16 米。清澈的水从排水口缓缓流入水渠,那坚固的大坝稳稳地耸立在那里,气势恢宏,格外壮观。

廖天看到所有人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农忙,太原县在韦氏的管理下秩序井然,便安心地住在水库山上的木屋中,专心练习炼气功法。

时间悄然进入夏季,然而并州地界自过完年之后,仅仅下过一场不算太大的雨。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水分蒸发加剧,水库中的水位逐渐下降,己经低于 15 米。

百姓们见状,赶忙将 10 米处的排水口拉起一点,小心翼翼地少放点水,确保庄稼灌溉够用即可。

此时,太原地界的百姓们才深刻体会到廖天的高瞻远瞩。要不是廖县令早早安排大家挖水塘、建水库,今年的庄稼恐怕都得旱死在地里。

如今,庄稼在粪水的滋养和水塘以及水库水的灌溉下,茁壮成长,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廖天在百姓们心中的光辉形象,又毫无悬念地上升了一个高度,大家都由衷地感慨,这才是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好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