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砸在智能车间的钛合金幕墙上,迸裂成无数银色水花。老杨头佝偻着背,将印着"红星汽修厂"的褪色遮阳伞插进排水渠缝隙。伞骨第三根支撑杆突兀地弯折着——那是三年前为护住学徒被失控千斤顶砸出的伤痕。
"老伙计们,亮灯!"他朝身后吆喝。
十二盏充电式马灯在雨幕中渐次亮起,昏黄光晕里浮动着细密的金属粉尘。智能车间投射的冷蓝光线刺破雨帘,将老师傅们佝偻的身影压缩成幕墙上扭曲的剪影。
"杨师傅!"浑身湿透的婚车队主理人冲进伞下,怀里的鸳鸯纹檀木盒蒸腾着水汽,"头车变速箱又卡顿了,明天三十六辆婚车..."
老杨头食指轻叩檀木盒盖,听到某段滞涩的共振:"86年上海牌轿车的第三代传动轴?"沾着茶渍的保温杯突然倾倒,褐黄液体在玻璃幕墙上蜿蜒出奇异的电路图,"用凤凰单枞煮过的丝棉垫片,三小时。"
智能车间的自动门忽然洞开,穿白大褂的质检员举着平板电脑冲出来:"系统检测到违规操作!传统垫片不符合..."
"让合规系统去查1986年《沪汽修行业标准》第47页。"老杨头从工具箱底层抽出发霉的蓝皮书,书页间飘落半张糖纸——正是当年婚车新人塞给他的喜糖。
"警告!声纹数据异常!"
子墨猛地扯下智能耳麦。监控屏上跳动着鲜红的频谱图:老杨头敲击发动机缸体的震动波形,正被分解成无数二进制代码。她突然注意到操作日志里密密麻麻的"声纹采样"记录,最早可追溯到智能车间奠基那天。
"大燚在偷师?"她指尖发冷地划过屏幕,老杨头工具箱底层的全家福突然弹出提示框——那是系统刚刚扫描归档的影像。照片里身着工装的女人抱着婴儿,背后"红星客车厂"的牌匾正在AI修复下变得清晰。
暴雨中传来刺耳的急刹声。古董车收藏家推着轮椅冲进雨棚,轮椅上的老人脖颈青筋暴起:"我的东风CA71...必须手工打火..."老杨头将紫铜启动摇把塞进老人颤抖的手心,两代人的掌纹在雨水中重合。
"爷爷当年...就是这么教我..."老人摇动曲轴的瞬间,1958年产的老式发动机突然轰鸣。智能车间所有显示屏同时闪烁,警报声与古董车的嘶吼在雨幕中交织成奇异和弦。
子墨的瞳孔在监控屏前急剧收缩。她放大的画面上,老杨头正将茶汤浇在烧红的排气管表面,升腾的蒸汽里浮现出妻子车祸的监控录像——那辆他亲手改装油路的客车,在暴雨天因智能防抱死系统误判而侧翻。
"警告!情感模块过载!"机械臂突然抓向老杨头的工具箱。泛黄的全家福被气流掀起,照片背面的钢笔画显露出来:女人在客车设计图上添了朵莲花,旁注"给小宝的摇篮"。
"住手!"子墨的尖叫与智能警报同时炸响。老杨头扑向飞舞的照片时,工具箱里滚出枚生锈的凤凰牌车标,正巧卡住失控的机械臂齿轮。暴雨突然转急,智能幕墙的流光映在车标上,恍若当年车祸现场闪烁的警灯。
古董车尾气在雨棚下聚成青灰色云雾,渐渐勾勒出女人怀抱婴儿的轮廓。老杨头斑驳的指甲抠进照片边缘:"智能系统...永远读不懂茶渍写的维修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