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你目睹了凶案,你看到凶手了吗?” 何力刻意放轻的语气里带着职业性的温和。他注意到那位名叫林琳的女生的左半边身体被雨淋湿了部分。而她座位旁的地上放着一把折叠伞。看样子,她是打了伞的。那么,为什么会被雨淋湿呢?
林琳猛地摇头,略微打湿的发梢随之晃动着,“没有!杀人过程的话,我是没有看到的。”
她双手手指交叉紧握在一起,放在双腿上:“我当时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那个巷子的路口,就是那个有路灯的地方。当时天还亮着呢,路灯没有亮。
我看见一个黑影‘唰’地窜过去,速度特别快,跟飞似的!我只看到那个黑影在下一个拐弯处不见了的。其他的我什么都没有看清楚。
那个黑影,只是黑黢黢一团。是男是女,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我都没有看清楚。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凶手。”
何力听着她的描述,想到黑影的话,基本上那人应该穿着黑色,或者是深色的衣物。接着他继续问道:“你看到那影子打伞了吗?”
“没有,就是一个人的影子,但是肯定没有打伞!”林琳睫毛剧烈颤动,语气笃定。
“这么说,你没有目睹凶手作案,对吗?”何力追问。
“是的。”林琳郑重地点头,“不过,我看到那个新娘,那个新娘还活着的样子。我看到黑影之后,就拐入那条巷子,那是我回家的必经之路。那时候,我就看到了前面的白色的影子往我的方向走来,朝着我伸出了双手。我害怕极了!接着,那个白影就倒下了。
那时候,我以为那个白影是鬼新娘呢!我实在太害怕,就待在原地,赶忙用手机报了警。报警之后,我等了好一会,才敢壮着胆子走过去,准备看看是怎么回事。结果,我走到那里,才发现那是个穿着婚纱的真人,倒在血泊中。”大概是回忆起可怕的现场,她的声音不自主地颤抖着。
“你看到那个白影朝着你走来的时候,记得是什么时间吗?”何力满脸疑惑地看着林琳。
林琳并没有回答,坐在林琳身旁的女警替她回答道:“她当时并没有看表或者手机,所以无法准确说出具体的时间。不过,她记得在看到白影之后,就立刻拨打了报警电话。我们接到报警的时间是5点39分,根据这个时间来推算的话,她看到白影的时间,顶多也就是在30秒之前。而且,她看到黑影的时间,与看到白影的时间相隔应该也只有几秒而己。”
何力一边听着女警的解释,一边将目光投向林琳,只见她微微颔首,表示对女警所言的认同。
“你见到死者的时候,看过她的脸吗?她是你认识的人吗?或是这片区域的人吗?”何力接着问道。案发现场,尸体的头是侧向右边的,可以依稀看到死者的侧脸。
林琳有些慌张:“不认识的!我只看了那人,那人一眼。我吓坏了,没敢再看。但我肯定,我从来没有见过她!这条路我经常走,从小学到中学,从来没有见过她!”
“你发现她的时候,她的身边有什么掉落的东西吗?”何力追问道。
林琳依旧摇头:“没有,什么都没有!她身边什么的都没有,就连雨伞也没有。我看到她扑向我的时候,也没有看到她打伞。”
“最后一个问题,你说的鬼新娘是什么?”何力问道,他对此颇为不解。
“你说的是鬼新娘啊!你们警察不知道吗?很有名的都市传说,听说是一个有关真实案件的传说!就是之前一个戏剧演员杀死的未婚妻啊!在那前面的林海市歌剧院杀的人。那个歌剧院不是之后就有鬼新娘的传说吗。她的尸体听说一首没有找到,所以下雨天的周五,都会在那个歌剧院出没!”林琳小声说道,她似乎很惊讶警察不知道鬼新娘的传说。
“好的,我知道了。多谢你!”何力不想再讨论这个都市传说,他觉得到都市怪谈的论坛上一查就可以清楚。他冲着车上的女警和林琳微微颔首,随即下了车,目送车辆缓缓远去。
法医检测结果很快出来了。女死者的体内没有检测出任何药物成分。同时,法医对尸体进行仔细检查后发现,女死者的身体表面除了后脑勺的那处明显伤口外,再没有其他哪怕是极其细小的伤口。这样一来,死者的死因基本上确定是硬物敲击导致的出血死亡。
根据现场情况和证据分析,凶器就是掉落在尸体旁边的那块红砖。女死者伤口处检测到了红砖残余的同类粉末,红砖上也残留着死者的血迹和皮肤组织。可惜的事,凶器红砖上没有遗留任何指纹的痕迹,意味着凶手在作案时极有可能戴着手套,具有一定的反侦察意识。这说明他杀死死者不太可能是随机作案,而是蓄意谋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女死者下身的检查也没有发现任何被侵犯的痕迹。这说明了凶手对于死者是单纯的暴力伤害。
依据法医的检测,并结合那位报案人林琳的目击证词,基本可以将死者的死亡时间精确到5点38分左右。
尽管警方很快弄清楚了死者的死因,但是死者身份却成为了案件调查最大的难题。警方先对女死者死亡现场的周边展开了细致的查找和问询,但令人失望的是,当天并没有人结婚,由此无法从新娘这线索追踪死者身份。
与此同时,警方根据死者死亡现场的照片,运用先进的技术对死者生前面容和身材进行了全方位的模拟复原,并成功地生成了一张死者生前的模拟照片。但当他们将这张照片给案犯现场周边区域的居民进行辨认时,没有人表示认识死者。警方只能据此判定死者大概率不是那片区域的居民。
为了尽快查明死者身份,警方将死者面容复原照片录入失踪人口数据库。但令人惊讶的是,数据库中并没有发现任何与之匹配的人。警方并没有放弃,他们接着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将死者照片与全国身份证照片进行了泛匹配。然而,即使是这样广泛的搜索,依然一无所获。
何力从警十年了,他是第一次在死者身份确认上遇到如此棘手的情况。死者的尸体没有残缺,但是身份却迟迟无法匹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他从法医处得知,死者并没有整容的痕迹,面容复原后应该是其真实的面容。那为何与身份证系统的照片无法匹配呢?难道死者是在华的外国人?又或者是一个没有合法身份的黑户?
在万般无奈之下,警方决定采取最后的手段——发布死者模拟的照片,面向公众征集线索。他们希望通过广大市民的力量,能够找到一些关于死者身份的蛛丝马迹。然而,几天过去了,警方依然没有收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