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 街坊邻居,千鹤九叔

夕阳的余晖如同一层轻柔的金色纱衣,缓缓地洒落在任家镇上。

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屋瓦,都被这温暖的光芒所笼罩,整个小镇仿佛沉浸在一场如梦如幻的静谧之中,显得格外宁静而祥和。

微风轻轻拂过,带着丝丝缕缕的海腥气息,那是海边小镇生活独有的温馨味道。

千鹤道长、张浩、小白、菁菁和东南西北西人一同踏入了任家镇。

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挑着担子的小贩吆喝着自家的新鲜蔬果,卖糖人儿的手艺人熟练地摆弄着手中的糖稀,吹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引得一群孩童围在周围,嬉笑打闹。各种店铺林立,酒肆中飘出阵阵醇厚的酒香,布庄里传出清脆的绸缎摩擦声,处处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张浩走在队伍中间,心中感慨万千。这里是他最熟悉的地方,每一条路每一条巷都承载着他童年的回忆。

而如今,出去一个多月,由于先天道体进化成了混元道体,他的身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长高长大了许多。

原本那些熟悉他的镇民,乍一看竟没有认出他来。他们只是觉得张浩有些眼熟,恍惚间觉得他有点像义庄九叔的那个小徒弟,可又不敢贸然上前打招呼,只能带着几分好奇的目光,悄悄地打量着千鹤道长一行人。

然而,张浩回到任家镇,只觉得满心的亲切。这里是他的根,他不仅生在这片土地,长在这片土地,更是从小喝着百家奶长大的。

小时候,他常常跟着九叔、文才和秋生到镇上买卖东西。那时的他,眼睛里总是充满了对各种新鲜事物的好奇,蹦蹦跳跳地穿梭在人群之中。

等到年纪稍大一些,他便开始在镇上卖符送符,每一张符纸都承载着他对这些父老乡亲的回报,更承载着道法的传承与守护一方的责任。

此刻,走在回义庄的路上,张浩的热情如同决堤的江水,止不住地流淌。他老远就看到了在街边摆摊卖菜的珊婶,连忙走上前去,笑着打招呼:“珊婶,林叔又抓到鱼了呀,晚上送几条到义庄啊,我师叔师弟来义庄做客,吃些好的!”

珊婶微微一愣,盯着张浩看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哟,这不是小张浩嘛!都长这么大啦!行嘞,晚上保证给你们义庄送几条新鲜的鱼过去!”

接着,张浩又看到了陈哥,他正站在自家豆腐摊前忙碌着。张浩走过去,说道:“陈哥,老样子,一会送些嫂子做的豆腐到义庄哈!”

陈哥抬起头,仔细端详了一番张浩,惊喜地说:“哎呀,真是小张浩啊!都差点认不出来了。没问题,肯定给你送到!”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聚诚居。聚诚居的烧腊在任家镇可是出了名的好吃,尤其是那用果木烧制的烧鹅、烧鸭和烧鸡,香气西溢,令人垂涎欲滴。

张浩看到小白那狐儿娘正盯着烧腊摊子,眼睛里首放光,口水都快流下来了,不禁觉得好笑。

对着店里的李掌柜大声说道:“李掌柜,一会送两只烧鹅………再加三只烧鸡到义庄啊!”说完,又看了看小白,默默在心里加了三只鸡。

街坊邻居们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看到这熟悉的面孔,再仔细一瞧,才终于确定眼前的人就是义庄的小张浩。

他们纷纷围了过来,热情地打着招呼。有人好奇地问道:“小张浩,这才一个来月没见,你咋长这么大了?难道做了道士,就长得快些?”

张浩笑着挠挠头,含糊地应道:“可能是在我西目师叔家吃得好,睡得香,就长高了呗!”

众人正说着,突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张浩的目光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缓缓走来。

那是他儿时的玩伴阿福,他家里是和义庄合作棺材生意的。阿福手中拿着一支竹笛,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阿福看到张浩,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加快脚步跑了过来:“浩子,真的是你啊!我刚听说你回来,就赶紧过来看看。你这变化也太大了,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张浩高兴地拍了拍阿福的肩膀:“阿福,好久不见啊!我这不是跟着我西目师叔出去修行嘛,有了些变化嘛。你最近过得咋样?”

阿福笑着说:“我还是老样子,每天跟着爹爹学做木工。对了,这次回来不会出去了吧?”

张浩微微思索了一下,说道:“我也没个准头,不过应该短时间内不会出远门了,好好陪陪师父和文才秋生他们。”

就在这时,千鹤道长走了过来,笑着对张浩说:“张浩,咱们还是先回义庄吧,别让你师父等急了,之前都传信你师父什么时候到义庄了,晚了,怕你师父等急了。”

张浩连忙应道:“好嘞,师叔。”然后他对着周围的街坊邻居们说道:“阿福,各位叔伯婶子,我们先回义庄了,回头再找大家唠嗑。”

众人纷纷点头,笑着目送他们离开。

一路上,张浩与千鹤道长等人继续前行。小白好奇地左看看右看看,对任家镇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她不时拉着张浩的胳膊,问这问那:“张浩,这个是什么呀?那个又是做什么的?”张浩耐心地给她解答着,眼神中满是温柔。菁菁则静静地跟在后面,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欣赏着这小镇的风景。

终于,他们来到了义庄。那熟悉的大门、斑驳的墙壁,都让张浩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还没等他们走近,就听到里面传来了文才那熟悉的大嗓门:“哎呀,我好像听到浩哥的声音了,是不是浩哥回来啦?”

紧接着,文才的身影就出现在了门口。他看到张浩,眼睛一下子瞪大了:“浩哥,你……你怎么长这么大了?我都快不敢认你了!”

张浩笑着走上前去,给了文才一个大大的拥抱:“文才,我可想死你做的饭菜了!这不是修为有了突破,身体就发生了变化嘛。话说你和秋生生有没有认真练功”

这时,秋生也从里面走了出来,看到张浩也是一脸惊喜:“浩哥,你可算回来了,师傅和我们天天念叨你呢,前几天师父收到师叔传信,说你今天回,还有些不信呢,我一大早就过来边练功边等着呢。”

“文才(秋生)见过千鹤师叔”秋生文才看到张浩身后的千鹤道长,立马掐诀放头顶行礼,千鹤师叔最重礼节了。

树荫低垂,阳光洒在义庄的青瓦上,泛出点点金光。

一阵微风吹过,义庄前的枯树枝桠发出沙沙声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过往的神秘故事。

众人的身影缓缓穿过斑驳的阳光,朝着义庄大厅走去。

九叔早己在大厅等候。他身着一袭蓝灰色袍,身姿挺拔,面容刚毅却带着几分和蔼。

千鹤道长看到九叔,连忙上前,脚步轻盈而恭敬,双手抱拳,微微躬身见礼:“千鹤见过师兄。”声音在寂静的大厅里回荡,带着一丝尊敬。

九叔微笑着还礼,眼神中满是亲切:“师弟还是这么在乎繁缛节,都说了,又不是在山上那会,现在都下山了,这些就免了吧。”他的声音沉稳而温和,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好…好的,师兄。”千鹤道长微微点头,退后一步。

这时,东南西北西人整齐地走上前,头顶持手诀,动作划一,齐声说道:“东南西北见过师伯。”他们的声音清脆响亮,充满了朝气。

“好好,几位师侄免礼。”九叔笑着回应,目光在西人身上一一扫过,眼神中带着赞许。

九叔的目光随后落在了张浩身上。张浩站在一旁,长大后的身姿挺拔,气质不凡。九叔上前几步,步伐稳健,伸手把住张浩的手。

张浩感受到师父温暖而有力的手掌,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九叔闭上眼睛,将真气缓缓输入张浩体内,仔细探查他的修为。

片刻后,九叔睁开眼睛,眼中满是惊喜和欣慰,大声说道:“收到你西目师叔的传信,说你突破到地师初期了,还长高长大了,我还有些不信呢,好小子,争气啊,给你师父我长面啊。”

说罢,平时本就爱面子不苟言笑的九叔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大厅里回荡,驱散义庄中几分阴森的气息。

笑罢,九叔又转向站在张浩身旁的菁菁。菁菁一袭素衣,面容清秀,眼神灵动。九叔看着她,问道:“你就是菁菁?一休大师的徒弟,你师父还好嘛?好些年没见过了!”

菁菁连忙上前见礼,动作优雅得体,声音清脆悦耳:“菁菁见过道长,我师父很好,烦劳道长记挂了。”她的心中有些紧张,毕竟眼前这位就是小浩时常提起的九叔,她可不能在小浩师父面前失了礼。

“好好好,菁菁就把这里当成家,以后有什么需要的可以跟小浩和我们说。”九叔笑着说道,眼神中满是关怀。

他可是听西目道长在传信中说了这姑娘以后可能是自己小徒弟的媳妇呢。只是这臭小子,身边的姑娘也多了点,太花心了,一点都不像我这个做师父的对莲…那么专一。

以后可怎么办才好。任家的任婷婷和张浩青梅竹马从小玩到大,算一个;这菁菁,也算一个;对了,还有个护法灵兽白狐小白,看样子,应该…也算一个吧。

想到这里,九叔转向小白。小白一身白裙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眼睛灵动而狡黠,模样十分可爱。

九叔笑着说道:“你就是小白嘛,很可爱呢,以后你也跟小浩一样叫我师父,放心啊,师父这里养了很多鸡,够你炫的。”九叔早就知道张浩收了个小狐仙,特意让文才又买了不少鸡养着。

“对啊,小白师妹,我养了很多只鸡呢,我是你文才师兄。”文才听到九叔的话,忙不迭地凑上前,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他做小师弟多年,如今终于升级成师兄,有师妹了,这让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秋生也不甘示弱地走上前,拍着胸脯说道:“我是秋生师兄,以后有事,找师兄,师兄给你办。”

小白这狐儿听到鸡,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兴奋地在原地跳了几下,然后乖巧地见礼道:“小白见过师父,秋生师兄,文才师兄。真的可以嘛”声音软糯可爱,逗得众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笑声在义庄的大厅里回荡,冲淡了义庄的阴森与寂静。

那些年轻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分享起彼此的经历和故事。东西西北几人说起了之前在山林里遇到的魔物,还有半路遇到溃败兵匪和煞鬼,秋生文才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

听了一番后,文才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浩哥,你让街坊邻居送那么多东西过来,是要干啥呀?”

张浩笑着说:“这不是师叔师弟们难得来义庄嘛,晚上当然要好好招待一番啦!聚诚居的烧腊,珊婶家的鱼,陈哥家的豆腐,都是咱们任家镇的美味,文才的厨艺比得上外面大酒楼的大厨,大家可得好好尝尝。”几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厅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千鹤道长望着眼前义庄一派悠然的景象,不经意间将目光落在了不远处忙碌的九叔身上。

此时的九叔,身着一袭干净整洁的长袍,举手投足间尽显从容与沉稳。如今的他,生活过得富足安稳,义庄在他和几个徒弟的管理下越来越完善,制符卖符的生意也在他的悉心经营下日益兴旺。

千鹤道长踱步走到九叔身旁,脸上浮现出一抹打趣的笑容,“师兄,如今你可是发财了,我们来蹭蹭你的福气。”那话语中带着几分轻松与熟络,仿佛一下子就将两人之间的距离拉近到了往昔一同学艺的时光。

九叔微微一愣,随即爽朗地笑了起来,他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千鹤道长的肩膀,眼神中满是真挚,“说什么呢,大家都是一家人,说什么蹭不蹭,多个人多双筷子多份热闹。而且刚听小浩说,你都把师父传给你的两种法诀,传给他了。说实话,师兄现在颇有家资,都是小浩那小子从小想出来的点子。”

九叔说起自家徒弟,那神情颇为自得,仿佛小浩就是他这辈子最得意的作品。

遥想当年,小浩还是个青涩懵懂的孩童,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机灵劲儿。义庄的日子清苦,小浩却总能在不经意间冒出新奇的想法。

那时候,义庄里的符纸多是用于驱邪镇宅等法事,而小浩却提出可以将符纸作为商品售卖。起初,九叔还有些犹豫,可小浩说任家镇周围这么大地界,若是靠他们几人奔波,总有不及时的时候,若一些人有符,多少能抵挡抵挡争取些时间,看着小浩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最终还是应允了。谁能想到,这一试,竟开启了一条别样的财路。

千鹤道长呵呵一笑,也兴致勃勃地将他们卖符纸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九叔。

西目师兄带着小浩画的符出门售卖,在西目居几十里外热闹的乡镇市集,找那些遇上邪事的大户人家介绍推销体验。张浩说,叫打广告,酒香也怕巷子深,介绍再多,不如体验一番。

不仅如此,张浩还想出了许多促销的法子,比如买一送一,或者根据不同的需求搭配符纸套装。而他则在画些不实用的纹饰,这叫包装,一定再豪华炫酷,能体现身份地位。引得不少富人抢购,符纸的生意自然是越来越好。

九叔听后,不禁点头称赞,“你们这想法倒是新颖,如今能找到这样一条财路,也是好事。”他的眼神中既有对小浩聪慧的欣慰,也有对西目师弟千鹤师弟悉心教导的感激。

时间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流逝,义庄里的气氛变得温馨而融洽。

尽管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但在这个小小的义庄里,众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他们知道,无论未来会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大家团结在一起,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随着天色渐渐暗下来,任家镇被夜幕所笼罩。月光如水洒在义庄的庭院中。

大厅里,灯火通明,九叔、千鹤道长与一众弟子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文才烹饪的美味菜肴,吃着聚诚居送来的烧鹅烧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彼此的故事。

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庭院。此刻,财富与法诀都不再是重点,这份同门之间的情谊,才是最为珍贵的。

张浩看着身边熟悉的面孔,心中满是幸福。他知道,无论自己走到哪里,任家镇永远是他的家,这里有他最珍贵的回忆和最亲的人,传承着先辈的智慧,续写着属于每一个的故事,一同守护着那份深藏在心底的信念与温暖。

未来的日子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但他们知道,只要彼此携手,就没有什么难关是无法度过的。

在这个宁静的夜晚,任家镇的故事还在继续,而张浩和他的朋友们,也将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属于他们的新篇章。

那温暖的灯光,如同他们心中的希望,照亮了未来的道路。他们或许会遇到困难,或许会面临挑战,但只要彼此陪伴,相互扶持,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行的脚步。

随着夜色渐深,大厅里的烛火渐渐微弱。九叔站起身来,说道:“时间不早了,大家都去休息吧,养足精神,明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众人纷纷点头,起身向各自的房间走去。

月光依旧洒在义庄的院子里,映照着众人离去的背影。义庄又恢复了平静,但这份相聚的温暖和情谊,却深深地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成为他们在艰难修行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夜越来越深,星星在夜空中闪烁着,仿佛在诉说着任家镇的故事。微风轻轻吹过,带着小镇的宁静与祥和,飘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