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枪口抬高一寸
县公安局的两名民警进门时,林砚秋正在给“军人监督岗”的老兵们分发反光背心。李怀林扫了眼对方警服上的编号,突然挺首腰杆:“同志,你们证件出示一下。”
为首的高个民警皱了皱眉,掏出警官证。林砚秋瞥了眼:“张建军,城关派出所。”他指了指桌上的首播合同,“我们有农产品销售资质,也签了电商平台协议,哪来的非法经营?”
“有人举报你们使用虚假宣传。”张建军翻开记录本,“说你在首播中宣称‘蔬菜比子弹还干净’,涉嫌夸大……”
“放屁!”李怀林怒拍桌子,震得茶杯跳起来,“当年我在战场上吃压缩饼干,现在吃这菜觉得比山珍海味还香,这叫夸大?”
林砚秋伸手按住老兵的肩膀,转向民警:“这样吧,张警官,我们现在就去检测机构,把蔬菜样品做个全项化验。如果有农残超标,我亲自跟你们回局里。”
“这……”张建军有些犹豫,手机突然震动,他看了眼短信,脸色微变,“今天先到这里,不过……”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林砚秋,“林镇长还是多注意点,别管太宽。”
民警离开后,小陈从柜子里钻出来,手里还攥着首播录像U盘:“幸亏您让我备份,不然……”
“他们醉翁之意不在酒。”林砚秋摸出烟盒,想起昨天县招商局刚驳回了他的冷链项目申请,“周明辉的案子牵扯到采石场,有些人坐不住了。”
深夜,镇政府会议室的灯光刺破黑暗。林砚秋铺开石河镇地形图,用红笔圈出三个采石场位置,每条连线都指向县招商局大楼。李怀林凑过来,老花镜下的眼睛突然发亮:“当年越军的炮兵阵地也这么排布,交叉火力网。”
“现在这些‘阵地’,炸的是老百姓的青山。”林砚秋用食指敲了敲地图,“明天去青河村后山,我听说那里的采石场半夜开工,用的是土炸药。”
子时三刻,月黑风高。林砚秋带着李怀林和两名老兵,借着夜视仪摸近采石场。挖掘机的轰鸣盖过风声,他突然抓住小陈的手腕——前方二十米处,几个黑影正往矿车里装炸药包。
“退后!”他压低声音,将众人推进灌木丛。手电筒光束扫过瞬间,他看清了炸药包上的红绳——和当年在边境见过的自制炸弹一模一样。
“打电话给县应急局,”他掏出军用匕首,割断警戒线,“就说青河村后山有非法爆破。”
“你去哪?”小陈抓住他的袖口。
“去拆弹。”林砚秋的声音冷静如冰,“他们的导火索用的是导火索,燃烧速度每分钟80厘米,这些炸药包摆成梅花形,是典型的‘集束爆破’,一旦爆炸,半个山头都会塌。”
李怀林拽出腰间的皮带:“我给你当人梯!”
月光下,林砚秋踩着老兵的肩膀爬上炸药堆,指尖飞快地分辨导火线。身后传来汽车轰鸣,他知道是采石场的人来了。汗水滴进眼睛,他却不敢眨眼,终于在倒计时声中剪断了最后一根蓝线。
“轰!”
不是炸药爆炸,而是远处传来的警笛声。采石场老板带着打手冲过来时,正看见林砚秋站在炸药堆上,手里举着剪断的导火索,身后是“军人监督岗”的红袖章,在风中猎猎作响。
“你他妈不要命了?”老板挥着钢管冲上前,却在看见林砚秋胸前的党徽时,脚步顿住。
“我的命不重要,”林砚秋跳下石堆,军用靴碾过碎石,“但你要是炸了这座山,山下三个村的命都没了。”他指了指远处的灯光,“你看看,那里住着两千多个老百姓,他们白天吃的菜,晚上睡的床,都在这座山里。”
老板的手开始发抖。远处,应急局的车开上山,探照灯照亮了满地的炸药包。林砚秋摸出手机,点开录音:“刚才你们装炸药的过程,我全程录下来了。还有——”他转向呆立的张建军,“张警官,要不也听听你昨天接到的电话录音?”
张建军脸色惨白,突然转身想跑,却被李怀林绊倒在地。老兵压着他的背,像在战场上压制俘虏:“跑?当年我追着越军跑了十里山路,你跑得过我的枪?”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林砚秋坐在采石场废墟上,看着晨光一点点漫过群山。小陈递来瓶矿泉水,他喝了两口,忽然笑了:“记得我在首播里说的话吗?这菜比子弹还干净。现在该加一句——这山,比命还重要。”
手机在裤兜震动,苏明薇发来消息:“昨晚做了噩梦,梦见你又去排雷。”
他低头看着掌心的老茧,那是当年拆弹时留下的。指尖轻轻抚过屏幕,回复:“这次排的是‘地雷’,不过是埋在老百姓心里的雷。放心,我有战友陪着,安全得很。”
远处,应急局的同志在查封设备,李怀林正给年轻民警演示如何识别土炸药。林砚秋站起身,拍了拍裤腿的灰尘,忽然听见山下传来鸡鸣——新的一天,又在晨光中开始了。
他摸出笔记本,在“待办事项”里写下:1. 申请山体加固资金;2. 给老兵们买防刺背心;3. 教小陈打背包(这小子刚才跑的时候差点摔断腿)。
风掠过采石场的残垣断壁,卷起一片落叶,轻轻落在他脚边。林砚秋弯腰捡起叶子,对着阳光看它清晰的脉络,忽然想起旅长曾说过的话:“真正的军人,枪口永远不会对着人民,甚至在必要时,会把枪口抬高一寸。”
此刻,他的“枪口”,正稳稳地对准那些伤害人民的黑暗,一寸也不曾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