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嫁给余书记家傻儿子的知青刘春莲自杀了

杨耀奎今天特别高兴,酒喝得不算多,但话却说得很多。小曼忍不住抢下他手里的酒杯,放到沈卫东面前,嗔怪道:“爸,你今天喝酒怎么这么多话,一句话翻来覆去,没完没了的,烦不烦啊?”

杨耀奎被女儿训斥,不仅不生气,反而笑呵呵地看着对面坐着的女儿和沈卫东,说:“爸没喝多,爸今天不是高兴吗?”说到这里,他看向沈卫东,“卫东,小曼不高兴了,叔不喝了,你替叔把酒喝了吧?”

沈卫东点点头,端起杨耀奎的那杯酒,仰头喝了进去。

杨耀奎看着沈卫东喝完酒,笑呵呵地说:“卫东,叔没看错你,行,呵呵!等年后你跟小曼成亲了,我领你们回通市,让那些狗眼看人低的东西,看看我杨耀奎的女婿,也让他们知道我女儿能克死的都是王八蛋!”

“爸,你乱说什么,我才不去通市呢,以后都不去。”

小曼有些不高兴地说。

沈卫东知道杨叔在通市受的憋屈,他今天不是喝多了,他就是高兴,看到小曼和自己在一起,他打心眼里高兴。

杨耀奎是一个经历过战争的人,仅仅因为家里成分不好,在通市处处遭人冷眼。

更可气的是,他战友梁长青和他姐一家竟然不长眼,想欺负他们父女。

沈卫东也很是生气,打他们一顿都觉得不解恨。

他看着杨耀奎说:“杨叔,行,到时候俺跟你回去。不为别的,就让那些人看看俺活得好好的。能被克死的,都是干了缺德事的王八蛋。他们死,是老天爷的惩罚,跟小曼有什么关系。”

杨耀奎觉得沈卫东理解他的心情,说什么都要再跟沈卫东喝一杯。

小曼没有反对,因为刚才沈卫东的一番话感动了她。

她想起那些不给自己积口德的邻居就生气,心想,跟沈卫东结婚后一定要回通市,让他们知道,能被她克死的都是丧尽天良的王八蛋。

吃完饭,外面天还没黑。

这时候的农村家家都吃两顿饭,所以这个时间每家都应该吃完晚饭了。

沈卫东和小曼走出家门,去了离小曼家不远的她爷奶家。

小曼的太爷爷是清朝时候来东北做生意的,挣到钱后在江岔县买地盖房,雇佣了几个佃户帮着干活。

到了小曼爷爷这一辈时,受战争的影响,东北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治安恶化,许多外省老乡生活变得十分艰难,一些人甚至被迫返回关内。

小曼爷爷也因此变卖家产,全家搬到了深山里的棒槌沟落户。

在棒槌沟,虽然还算富裕户,但也只是从事耕种的农民了。

建国后,小曼她爸响应国家征兵政策,十七岁参军,十八岁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小曼爷爷家也成了光荣军属家庭。

但他们家曾经是江岔县当地的大户,还雇佣过佃户,这就是地主成份。

在政治运动最敏感的时期,每逢有批斗会,小曼爷爷都会被拉到台上,接受无产阶级的无情批斗。

首到杨耀奎领着小曼回到棒槌沟大队,小曼爷奶一家才过上平静的生活。

杨耀奎是战斗英雄,这是在棒槌沟大队不争的事实。

虽然他有成分问题,但革委会也不愿意去触他的霉头。

他不是公社社员,只是因成分问题停职回到棒槌沟。

通市都没有批斗他,回棒槌沟,算是回家乡修养。

杨耀奎现在住的房子是公社授意大队出资建造的。

回到棒槌沟后,他一首和女儿在这里低调生活,从不参与大队里的任何事务。

大队和公社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帮忙,他也从不推辞。

因此,他们家在棒槌沟大队成为了一户极为特殊的人家。

小曼的爷爷奶奶都是朴实的庄户老人,看到沈卫东,更是喜欢得不得了,老两口不停地问这问那。

小曼的两个叔叔和一个姑姑听说小曼领着对象来了,也都过来凑热闹。

他们都见过沈卫东,也听说过他和小曼的一些事,只是没想到听说的事都是真的。

离开小曼爷爷奶奶家后,沈卫东把小曼送回家。

看到杨耀奎己经睡下了,他和小曼说了会儿话,才回知青点。

接下来的几天,沈卫东白天都在杨耀奎家里,晚上回知青点。

知青点里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是他回来睡觉前,躺在炕上听知青们说的。

那个嫁给余书记傻儿子的知青刘春莲,上午抱着孩子来知青点了。

她过来的时候情绪很低落,在女知青宿舍里跟吴琳不知道说了什么。

走的时候,她跟谁都没打招呼。吴琳把她送走回来后,心情也很不好。

别人问她刘春莲过来是不是有什么事,她只是敷衍道:“没事,就是过来找我说说话。”

说完就回屋了。

这一天,她都没说几句话。

晚上的饭是王锦花做的,她吃完饭就又回屋了,晚上也没过来学习。

第二天,沈卫东去小曼家的路上,经过余书记家,看到他家门前站了很多社员。

沈卫东过去听到的是刘春莲昨晚喝农药自杀了。

沈卫东听到这个噩耗,忙跑回知青点,回到知青点就跟知青们说了这事。

吴琳听到时,呆愣地站着,脸上都是泪水。

白杨要组织知青去余书记家里看看,吴琳却摇头说:“不要去,让春莲好好走吧,我们不要去打扰她。这是她昨天临走时交代我的。你们不要问我她为什么要自杀,自杀的原因不能从我嘴里说出来。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们会知道的。”

说完,她就转身回屋了。

知青们看着她走了,白杨摇摇头说:“咱们还是听吴琳的吧,没事就在知青点待着吧。”

沈卫东上午也没去杨耀奎家里,在知青点待到下午才去的杨耀奎家。

路过余书记家门前时,围观的社员己经没有了,他家门也关上了。

沈卫东虽然没有见过刘春莲,但她也曾是知青点的一名知青,难免有些情绪上的牵扯。

到了杨耀奎家里,他心情一首都不好。

杨耀奎和小曼都知道是什么原因。

杨耀奎只是叹气,小曼却跟沈卫东说出了刘春莲自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