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过富山暗服芝草,携弟子狐疑前行

绣云仙阁 麦秸秸 4420 字 2025-03-27 20:50

师徒边走边说着话,已经抵达到山脚下,寻到一条小山路沿途直上。

山上的杂草葱绿,树木参差不齐,走到山巅,坦路平整,还有一水洼,远远望去,高悬着一阁。

师徒立刻来到了阁前,抬起头来一看,匾额上刻着“绣绿阁”。

阁中有二道士,一老一幼,互相出来迎接师徒走进阁内,安置在西廊。

三缄说:“冒昧来到宝阁,我师徒想在这里多休息几天,然后立即就到别的地方去。”

老道说:“小阁不堪入目,而且也没有什么好的斋饭奉敬,只管放心住上几天。”

第二天一早,三缄跟狐疑、紫光说:“我想到这山上去走一走,你二人愿意陪我去吗”

狐疑、紫光说:“弟子懒得出去,想在阁内习道炼功,师父早去早回。”

三缄说:“如此能有这么好的佳境,如果我没有立即回来,你二人也要在这里等候着。你不要跟我到别的地方去,即使想到别的地方去欲,断然也不会抛弃你们。”

狐疑说:“一定在这阁里等候师父回来,师父如果不能及时回来,我们也不会先走的。”

三缄于是慢慢走出阁去,由南而去大约走了四五里山路,已经走到了山南的尽头。

自然又从南转向了东,又有数十里之远,还是没有看到水边。

三缄又只管向前走着,又走了数十里山路,突然走进树林深处,树木非常茂密,越入越深,越深越想进去看一看无穷无尽的美景。

又走了十多里路,渺无人迹,前面还有一小山挡住了去路。

三缄以为到这里为止山路没有了,于是登上小山一向远处一望,前方依然是平坦阔宽如前面一样。

三缄已经走的精疲力尽,趺坐片刻,天色也渐渐已晚,自然觉得是不能赶回阁内去了,于是想找一石穴居住下来。

来到了半山腰,忽然看见一小道童从山脚下直接走了过来。

三缄呼叫:“道童到哪里去?”

道童说:“想回阁中去。”

三缄说:“你回的阁是叫什么名字?”

道童说:“灵秀阁。”

三缄说:“阁内一同居住的道爷有几位?”

道童说:“不多,只有我师徒二人。”

三缄说:“我是从绣绿阁而来的,天色已晚不能回去,想借宝阁住一宿,可以吗?”

道童说:“一宿无妨,你快点随我而行,不然这里的路途就会不认识。”

说完就在前面当向导,不久已经来到了阁门。

此阁不大,仅仅两三间廊房,但是比较雅洁欣赏。三缄拜见过老道后,老道用斋筵款待,宾主同餐。

用完餐后,老道笑笑说:“我这阁里面床位比较少,道爷可以在东边一间房的木板上跌坐一夜。”

三缄说:“只要能蔽风雨,没有什么关系的,不图安乐。”

老道带他进入到东房,果然只有一木板当床,靠在左边的墙壁旁。

老道说:“床有些不干净,还望恕罪了。”

在阁内坐好后,三缄默默运用了昆仑山的功法,将他所学的十二层楼和三关的技巧一一施展出来。

他灵活自如地使用了这些技巧,大道运行得如此明晰顺畅。

功法施展完毕,忽然听到外面嘈杂的声音。

有人说:“这东西需要慎重处理,若有差错,会惹祸上身。”

还有人说:“今晚我准备收拾一些,赠送给有道之人。”

另外有人说:“他还不能服侍我,怎能随意给他?”

还有人说:“云游的能力不足,可以给他。”说话之人态度庄重。

三缄起身,站在窗边偷偷看,只见四五个伟岸的人席地而坐,争论不休。

突然月光中传来一道红光,落地化作一位金冠男子,手捧着一角文书。

伟汉们跪地接过文书,金冠男子说:“速去办理交付吧。”说完他飞身离去。

三缄观察了很久,仍然不明白其中原因,于是坐下来静心思考。

突然阁门响亮一声,似乎有人缓缓地走进了屋内。

三缄猜测是本阁老道,打开门才发现并不是。

谁知进来的是一位白发老翁,手捧着一杖。

三缄上前行礼询问:“老翁是何人?”

老翁说:“我奉命前来与仙官见面。”

三缄问:“有何事要说?”

老翁说:“上天怜念仙官奔走劳累,特命我送来灵芝仙草,供仙官食用,以增加精力,助力修炼大道。”

三缄问:“灵芝生长在哪里?”

老翁说:“灵芝仙草无处不生,只是人们不识得,即使能识别此草,也不是谁都能食用的。”

三缄问:“外面的伟汉是谁?”

老翁说:“他们是受到上天虞工之命,管理山林河流,负责所有宝物和仙草。”

三缄问:“灵芝仙草有神灵守护,鹿能食用,这是什么道理?”

老翁说:“鹿是驯服的野兽,所以能吃。”

三缄说:“既然你奉命来送灵芝,可否拿来给我瞧一瞧?”

老翁应允了,从袖子里取出来,恭敬地呈给了三缄。

三缄接过来观看,草色青翠,香气扑鼻,摆弄着不知所措。

老翁说:“这草不可停留,得到即可吞食,才能有益处。”

三缄退到一旁,向北跪地下拜,接受草香不断涌入口中,甜如蜜糖。

服用后,他自觉心灵清明,精力充沛,对修炼大道有所帮助。

然后作揖老翁,感谢他奔走辛苦。

老人不敢担当,正想辞别,三缄反复挽留,并且询问老翁的姓氏以及出身。

老人回答说:“我们是云氏族,名字就像镜子一样,小时候读书学习儒家经典,幸运地成为一名青衿学子。

一生正直不阿,善于恪守孝道和友善,没有犯过重大错误,在阎罗面前也没有过失,因此请求上天封我为这个领地的领导。

今晚奉命前来,送来仙官的灵芝,真是三生有幸。仙官成道后,还请携带我这个小神一同前往。”

三缄答道:“如果我日后真能获得道位,我一定会回报您的恩惠。”

老人再次行礼告别,离开了房间并消失而去。

天亮时分,三缄回到了绣绿阁。

狐疑说:“师父昨晚在哪里栖身?”

三缄回答:“在灵秀阁。”

师徒在这里又住了十多天,向老道告别后,他们继续向南游历。

三缄在途中对狐疑说:“你的弟弟狐惑,不知道他会散落在哪里。”

狐疑回答:“我对他的性格非常了解,他不会反复无常,也不会违背道义,不会辜负师父的教诲。”

三缄说:“狐惑投靠了我,他对修道很有兴趣,我相信他一定能成功,我常常为他念念不忘。”

三缄对狐惑的思念如此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