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紫袍加身

紫禁城的晨钟撞碎九霄云霭时,苏晚跪在太和殿前的汉白玉阶上。三十六级台阶泛着青灰色的冷光,她补丁摞补丁的月白裙裾被晨露打湿,像朵开在霜雪中的野菊。丹墀下的铜鹤香炉飘出袅袅青烟,将皇帝的身影笼罩在祥瑞的云雾里。

"民女苏晚,"皇帝展开明黄圣旨,玉如意在晨光中折射出七彩光晕,"教化有功,特封为'淑德夫人',赐紫绶金章,出入宫闱。"

苏晚叩首时,额头触到冰凉的石阶。她想起三年前在御花园第一次见皇帝,紧张得打翻了茶盏,滚烫的茶水泼在龙纹地砖上,蒸腾起的雾气里,皇帝笑着说:"不必拘束,朕也是从布衣熬过来的。"

"谢主隆恩!"苏晚再拜时,听见身后传来王举人的急促呼吸。这位前几日还在清欢书院磨面的老举人,此刻穿着簇新的青布长衫,袖口的补丁换成了工整的针脚。

吏部尚书突然出列,朝珠碰在朝服上发出清脆声响:"陛下,女子封爵,不合祖制!"他的声音像腊月的冰棱,在空旷的殿内划出刺耳的冷意。

皇帝搁下圣旨,玉扳指在龙案上敲出三声清响:"祖制?"他指向殿外飘扬的锦旗,"周正治水有功,李默减税利民,哪样合了祖制?"皇帝的目光扫过文武百官,"朕今日就破了这祖制——为天下所有像苏晚这样的女子。"

苏晚接过凤冠时,双手微微颤抖。十二只金凤衔着东珠垂旒,比清欢书院的木铎重了何止百倍。她想起兰兰趴在窗台上说的话:"苏姐姐的凤冠一定很重吧?"当时她笑着回答:"重才好,压得住流言蜚语。"

"这凤冠,"皇帝突然开口,"是朕让尚衣局用清欢书院的蚕丝织就的。"他指着金凤口中的珍珠,"每颗都产自孩子们养的蚌。"

苏晚低头看着凤冠,东珠映出自己素净的面容。她突然想起第一次教虎娃打算盘时,少年把算珠拨得哗啦响:"苏姐姐,等我学会算术,要给你打顶金冠!"

回到书院时,夕阳正将飞檐染成鎏金色。虎娃带着三十几个孩子跪在门口,每人手里捧着一束野雏菊。兰兰扎着歪歪扭扭的羊角辫,举着用草茎编的"凤冠":"苏姐姐!我们给你做了凤冠!"

苏晚快步上前,扶起虎娃时触到他掌心的薄茧:"别叫这个,"她笑着摘下孩子们的草编凤冠,"我还是你们的苏姐姐。"

王举人捧着账本跑过来,青布长衫被汗水浸湿:"夫人,这是劳军的开销......"

"叫我苏姑娘。"苏晚翻开账本,工整的小楷记载着每一文钱的去处。她突然指着"笔墨费"一栏,"这里多算了三钱银子,是你老花眼了?"

王举人老脸一红:"是、是我想给孩子们多买些宣纸......"

苏晚合上账本,看着他鬓角的白发:"下次多买些,记在我的例钱里。"她转身看向正在爬树掏鸟窝的虎娃,"不过要先教会虎娃打算盘,不然我可算不过他。"

夜色渐深时,苏晚独自坐在书院的梧桐树下。月光透过叶隙洒在紫绶金章上,金线绣的麒麟纹泛着温润的光。她轻轻抚摸着章身,突然发现底部刻着一行小字:"清欢书院壬戌年冬"。

"苏姑娘,"王举人提着灯笼走来,"孩子们在准备明日的算术课。"他犹豫片刻,"那个......陛下封爵的事,老身......"

"王举人,"苏晚打断他,"你看过我书房的镇纸吗?"她指向窗棂上的铜镇纸,"上面刻着'算尽人间不平事'。"

王举人看着镇纸上的字,突然想起三年前被烧毁的私塾。那时他抱着残损的账册痛哭,是苏晚带着孩子们帮他重建了学堂。

"明日开始,"苏晚起身走向教室,"教孩子们打算盘时,加上珠算口诀。"她的身影在月光下拖得很长,"就用《九章算术》里的:'方田以御田畴界域,粟米以御交质变易......'"

王举人跟在后面,突然看见教室内闪烁的烛光。虎娃正在教兰兰打算盘,算盘珠子在月光下跳跃,像银河落进了凡间。他突然想起自己年轻时在私塾里摇头晃脑背书的模样,那时他总觉得算术是酸腐的学问,首到看见这些孩子用算盘算出了将军的粮草、算出了边疆的胜仗。

"苏姑娘,"王举人突然开口,"老身想把《算术启蒙》重新修订一遍。"他掏出怀里的手稿,"加入珠算口诀,还有......"

"好啊,"苏晚接过手稿,"就叫《清欢算术》吧。"她翻开扉页,看见王举人写的"壬戌年秋,改过自新","等印成书,给每个孩子发一本。"

梧桐叶沙沙作响,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苏晚望着教室内晃动的烛光,突然觉得这声"淑德夫人",不是凤冠霞帔,而是清欢书院的孩子们,用算盘和笔墨,在朝堂上挣来的称呼。

次日清晨,苏晚穿着家常的粗布衣衫,带着孩子们在晒谷场打算盘。虎娃的算盘珠子拨得飞快,兰兰的小手指在算珠上跳跃,像在弹奏一首无声的曲子。王举人站在一旁,用戒尺打着节拍,晨光中的白发闪着智慧的光。

"苏姐姐,"兰兰突然举起算盘,"我会算二十两银子了!"

苏晚笑着摸摸她的头:"等你学会算一百万两,就能当户部尚书了。"

兰兰歪着脑袋:"户部尚书是做什么的?"

"户部尚书啊,"苏晚指向紫禁城的方向,"就是用算盘算出天下太平的人。"

晒谷场上响起一片稚嫩的笑声,混着算珠的脆响,在晨光中传得很远很远。苏晚望着远处的麦田,金黄的麦穗在风中起伏,像极了太和殿上皇帝明黄的龙袍。她知道,这场用算珠打赢的仗,才刚刚开始。